1  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压施工的础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要求
2.1.2  表面平整(方桩)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该超过10mm,且局部窝和掉角的总面积不得超过桩表面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2.1.3  方桩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2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一半、(管桩不超过直径的1/2)。预应力管桩,不得有环缝和纵向裂纹。
2.1.4  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
2.1.5  桩的材料(含其它半成品)进场后,应按规格、品种、牌号堆放,抽样检验,,检验结果与合格证相符者方可使用,未经进货检验或未经检验合格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
2.1.6  方桩允许偏差值
方桩允许偏差值                  
| 序 | 项   目 | 允 许 偏 差(mm) | 检查方法 | 备注 | 
| 1 | 横截面边长 | ±5 | 钢尺量 |  | 
| 2 | 桩顶对角线之差 | 10 | 钢尺量 |  | 
| 3 | 保护层厚度 | ±5 | 钢尺量 | 预制过程检查 | 
| 4 | 桩尖中心线 | 10 | 钢尺量 |  | 
| 5 | 桩身弯曲矢高 | 不大于1%的桩长,且不大于20 | 钢尺量 |  | 
| 6 | 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 | £3 | 钢尺量 |  | 
| 7 | 锚筋预留孔深 | -0 ~ +20 | 钢尺量 |  | 
| 8 | 浆锚预留孔位置 | 5 | 钢尺量 |  | 
| 9 | 浆锚预留孔径 | ±5 | 钢尺量 |  | 
| 10 | 锚筋预留孔的垂直度 | £1% | 钢尺量 |  | 
2.1.7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允许偏差值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允许偏差值
| 序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备注 | 
| 1 | 直径 | ±5 | 钢尺量 |  | 
| 2 | 管壁厚度 | -5 | 钢尺量 |  | 
| 3 | 桩尖中心线 | 10 | 钢尺量 |  | 
| 4 | 抽芯圆孔平面位置对称中心线 | 5 | 钢尺量 |  | 
| 5 | 上下或下节桩的法兰对中心线的倾斜 | 2 | 钢尺量 |  | 
| 6 | 中节桩二个的法兰对中心线的倾斜之和 | 3 | 钢尺量 |  | 
2.2  主要工机具
2.2.1  机械设备
     WJY型、ZYJ型或YZY型(1200~2000KN)全液压静力压桩机、轮胎式起重机、运输载重汽车、电焊机          
          ZYJ系列液压静力压桩机主要技术参数                      
|                型      号 参      数 | ZYJ120 | ZYJ180 | ZYJ240 | ZYJ380 | ZYJ420 | ZYJ680 | |
| 额订压桩力(tf) | 120 | 180 | 240 | 380 | 420 | 600 | |
| 压桩速度 (m/min) | 高速 | 2.2 | 2.7 | 2.76 | 2.3 | 2.8 | 1.8 | 
| 1.2 | 1.1 | 0.9 | 0.8 | 0.95 | 0.75 | 0.6 | |
| 一次压桩行程(m) | 1.5 | 1.5 | 2.0 | 2.0 | 2.0 | 2.0 | |
| 压桩 能力 | 方桩(MM) | 300 | 400 | 500 | 500 | 550 | 600 | 
| 圆桩(fmm) | 300 | 400 | 500 | 500 | 550 | 600 | |
| 起吊重量(t) | 3.0 | 12 | 12 | 12 | 12 | 12 | |
| 功率(KV) | 压桩 | 22 | 37 | 44 | 60 |  |  | 
| 起重 | 37 |  |  |  |  |  | |
2.2.2  主要工具
     钢丝绳吊索、卡环、撬杠、砂浴锅、铁盘、长柄勺、浇灌壶、扁铲、台秤、温度计
2. 3  作业条件
2.3.1  静压桩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处理静压桩地基场地上面障碍物,清理:整平时要有雨水排出沟渠,附近有建筑物的要挖隔震沟,预先充分了解桩场地,清理防碍:桩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
2.3.2  静压桩场地整平用压路机碾压平整,并在地表铺10~20cm厚石子使地基承载力达到0.2 Mpa ~0.3Mpa。
2.3.3  控制点的设置应尽可能远离施工现场,以减少施工土体扰动对基准点的影响。
2.3.4  施工现场的轴线、水准控制点、桩基布点必须经常检查,妥善保护,设控制点和水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2.3.5  测量放线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盘尺、线锤应计量检查合格,多次使用应为同一计量器具
2.3.6  桩位布点与验收:按基础纵横交点和设计图的尺寸确定桩位,用小方木桩入并在上面用小圆钉做中心套样桩箍,然后在样箍的外侧撒石灰,以示桩位标记。测量误差±10mm。
2.3.7  按总图设置的水、电、汽管线不应与桩相互影响,特别是供水、汽管线和地下电缆要防止桩土体隆起的破坏作用。
2.4  作业人员
2.4.1  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4.2  施工作业人员施工前,必须充分了解地质资料、施工图纸和设计说明以及有关资料.必须熟知桩规范、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程序、验收标准以及组织分工等。
2.4.3  施工作业人员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容进行体格检查,必须持有健康检查合格证、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患者不得参加桩作业。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 测量桩位 | 
| 桩机就位 | 
| 吊桩插桩 | 
| 桩身对中 | 
| 静压沉桩 | 
| 切割桩头 | 
| 终止压桩 | 
| 再静压沉桩 | 
| 接桩 | 
3.2  操作工艺
3.2.1 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及说明书进行。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3.2.2  施工前,样桩的控制应按设计原图,并以轴线为基准对样桩逐根复核,作好测量记录,复核无误后方可试桩、压桩施工。
3.2.3  起动门架支撑油缸,使门架作微倾15度。,以便吊插预制桩。
3.2.4  起吊预制桩。用索具捆绑住桩上部50cm处,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慢下插入土中,回复门架在桩顶上扣好桩帽,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围应有5~10mm的间隙,桩帽与桩顶之间要有相应的硬木衬垫,厚度10cm左右。
3.2.5  稳桩和压桩当桩尖插入桩位,扣好桩帽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当桩入土50c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证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启动压桩油缸,把桩缓慢下压,控制压桩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m/min。
3.2.6  压桩的顺序要根据地质及地形桩基的设计布置密度进行,在亚粘土及粘土地基施工,应尽量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避免其向一边挤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挤密程度不均。
3.2.7  接桩:
3.2.7.1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可采用浆锚法接桩,接桩时吊起上节桩,矫直外露锚固钢筋,对准下节桩缓慢下放,使上节桩的外露钢筋全部插入下节桩的预留孔中保其垂直和接触面吻合。微提上桩保持上下桩间有20~25mm的间隙,装上特制的箍,灌入熔融的硫磺水泥砂浆,灌入时间不得超过2min,冷却时间不得超过5~10min后,拆除箍继续压桩。
3.2.7.2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宜采用焊接接桩,接桩采用的焊接材料按设计要求。接桩处的焊缝自然冷却10~15min后,对外露的铁件刷防腐漆后,继续压入土中。
3.2.7.3  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应小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2.8  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工具中心线应与桩身的中心线一致方可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3.2.9  压桩施工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停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
3.2.10  当压桩力已达到设计荷载的两倍或桩尖已达到持力层时,应随限进行稳压。当桩长大于15m或密实砂土持力层时,宜取两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的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三次每次1min;当桩长小于15m或粘土持力层时宜,取两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的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五次,每次1min 。测定其最后各次稳压的贯入度。如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3.2.11  单排桩的轴线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待桩压平于地面时,必须对每根桩的轴线进行中间验收,符合允许标准偏差范围的方可送桩到位。
3.2.12  压桩施工时,应有专人或开启自动记录仪作好施工记录。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4.1.1  混凝土方桩质量标准
4.1.1.1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4.1.1.2施工前应对成品桩(锚杆静压成品桩一般均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堆放)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100kg做一组试件(3件)。
4.1.1.3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加强观测。
4.1.1.4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
4.1.1.5锚杆静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方桩质量标准
| 项 | 序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 检查方法 | ||||
| 单位 | 数值 | |||||||
| 主 控 项 目 | 1 | 桩体质量检测 |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
| 2 | 桩位偏差 | 上面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 100mm+0.01H 150mm+0.01H | 用钢尺量 | ||||
| 2 | 桩位偏差 |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 外边的桩 (2)中间的桩 | 100mm 1/2桩径或边长 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 |  | ||||
| 3 | 承载能力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值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规定  | |||||
| 一 般 项 目 | 1 | 成品桩质量:外观 外形尺寸 强度 |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该超过10mm,且局部窝和掉角的总面积不得超过桩表面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 直观 | ||||
| 见前表 | 见前表 | |||||||
| 满足设计要求 | 查产品合格证或钻芯试压 | |||||||
| 2 | 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 | 设计要求 | 查产品合格证或抽样送检 | |||||
| 3 | 接桩 |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 见钢桩工艺标准 min | >1.0 | 见钢桩工艺标准 秒表测定 | |||
|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结束停歇时间 | min min | < 2 >7 |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 |||||
| 4 | 电焊条质量 | 设计要求 | 查产品合格证 | |||||
| 5 |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 % | ±5 | 查压力表读数 | ||||
| 6 | 接桩时上下节点平面偏差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 mm | <10 <1/1000L |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 ||||
| 7 | 桩顶标高 | mm | ±50 | 水准仪 | ||||
|  |  |  |  |  |  |  |  |  | 
| 项  | 序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 检查方法 | ||||
| 单位 | 数值  | |||||||
| 主 控 项 目 | 1  | 桩体质量检测 |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
| 2  | 桩位偏差  | 上面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 100mm+0.01H 150mm+0.01H | 用钢尺量 | ||||
| 2  | 桩位偏差  |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 外边的桩 (2)中间的桩 | 100mm 1/2桩径或边长 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 |  | ||||
| 3  | 承载能力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值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规定   | |||||
| 一 般 项 目 | 1 | 成品桩质量:外观 外形尺寸 强度 |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该超过10mm,且局部窝和掉角的总面积不得超过桩表面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 直观  | ||||
| 见前表  | 见前表  | |||||||
| 满足设计要求  | 查产品合格证或钻芯试压  | |||||||
| 2  | 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  | 设计要求  | 查产品合格证或抽样送检  | |||||
| 3 | 接桩 |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 见钢桩工艺标准 min | >1.0 | 见钢桩工艺标准 秒表测定 | |||
|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结束停歇时间 | min min | < 2 >7 |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 |||||
| 4 | 电焊条质量  | 设计要求  | 查产品合格证  | |||||
| 5  |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 %  | ±5  | 查压力表读数  | ||||
| 6  | 接桩时上下节点平面偏差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 mm | <10 <1/1000L |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 ||||
| 7  | 桩顶标高  | mm  | ±50  | 水准仪  | ||||
|  |  |  |  |  |  |  |  |  | 
4.1.2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标准
| 项 | 序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 检查方法 | |
| 单位 | 数值 | ||||
| 主 控 项 目 | 1 | 桩体质量检验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值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 |
| 2 | 桩位偏差 | 见方桩 | 用钢尺量 | ||
| 3 | 承载力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值 | 按JGJ/T106-2002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 ||
| 一 般 项 目 | 1 | 成品桩质量;外观 |    无蜂窝、露筋、颜色均匀密实、裂缝、桩顶处无孔隙 | 直观 | |
| 2 |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顶面平整度 桩体弯曲 | mm mm mm mm | ±5 ±5 <2 10 <1/1000L |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 |
| 3 | 接桩:焊接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 见钢桩 | 见钢桩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 ||
| min mm | >1.0 <10 <1/1000L | ||||
| 4 | 停压标准 | 设计要求 | 现场实测或检查压桩记录 | ||
| 5 | 桩顶标高 | mm | ±50 | 水准仪 | |
4.1.3静压桩施工允许倾斜                    
静压桩施工允许倾斜
| 项    目 | 允许误差 | 备注 | 
| 桩的倾斜 | 小于1/100L | L为桩的长度 | 
4.2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 序号 | 关键控制点 | 主 要 控 制 方 法 | 
| 1 | 桩位定点 | 用经纬仪两点导入,控制桩位投点的桩位放线定位精确度。 | 
| 2 | 桩架垂直度 | 安装组对过程中检查桩架与底盘的垂直度 ,在两个方向用经纬仪对桩架进行校正 | 
| 3 | 桩垂直度 | 根据地质资料,详细了解桩位土体情况,清理地下的障碍物. | 
| 4 | 接桩 | 接桩施工过程中应通过试验合理控制硫磺水泥的配合比、灌注温度、焊接接头的焊材选用及焊接工艺和焊后停歇时间 | 
               质量记录
4.4.1  原材料、半成品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试验报告
4.4.2  桩位测量放线记录
4.4.3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4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4.5  试配及施工配合比、 硫磺胶泥抗压、试验报告
4.4.6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试验报告
4.4.7  接桩焊接X射线探伤报告
4.4.8  抽样质量检验报告
4.4.9  沉桩质量检查报告
4.4.10  单桩承载力报告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0.1  桩体开裂
制作桩尖的偏心大、遇障碍物、稳桩不垂直、两节桩不同心、混凝土强度不够、桩身有裂纹,清理地下障碍物、校正桩架、接桩时保持上下桩节同心、检验强度,运输吊装时防止开裂。
5.0.2  压桩达不到设计要求深度
地质资料不明确至使设计选择桩长有误,地质详探,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5.0.3  桩身倾斜
遇大块硬障碍物、两节桩不同心、土体密度不匀,及时纠正桩的垂直度、清理地下障碍物、调整压桩顺序。
5.0.4  接桩处松脱开裂
接合面未清理干净、焊接质量不好、硫磺胶泥强度不够、两节桩不同心,清理干净接合面、焊缝应连续饱满、硫磺胶泥保证达到设计强度、两节桩在同轴线上。
5.0.5  漏桩及桩位偏差
应加强施工管理采取预防措施。对桩位放样桩应多级复核,对定位插桩实行逐根检查防止漏桩,打桩完毕应进行一次全面复核,确认无误方可撤离。                
6   成品保护
6.0.1  压桩完后应测量复核,在每根桩顶至少投设三个标高点。桩坑回填砂,清理现场施工用料。
6.0.2  对桩后的休止期实施定期观测,特别是超静孔隙水压力对深层土体的位移的影响,应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桩身出现3cm位移时,应会同设计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6.0.3  对桩后的休止期,应在桩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识。
6.0.4  基坑开挖,应制定合理的开挖顺序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防止桩倾斜或位移。
6.0.5 在凿出高于设计标高的桩顶混凝土时,要自上而下进行,不横向凿打,以免桩受水平冲击而破坏或松动。
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安全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安全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 序 | 作业活动 | 危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1 | 吊桩喂桩 | 高空坠落物体击 | 对桩帽及垫木、焊接物体加固检查,高空作业必须带安全带、安全帽,钢丝绳、扣件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并定期保养。 | 
| 2 | 桩机行走 | 地面桩坑、井、孔洞和 沟槽 | 均应铺设与地面平齐的固定盖板或设围栏、警告标志牌。危险处夜间设置警示红灯。 | 
| 3 | 机械传动部分检修 | 施工机具裸露部分(轴、风扇、传动部分、滑动机构等) | 应装设安全保护罩。 | 
| 4 | 运输、喂桩 | 起重机吊桩时绳索的松脱 | 钢丝绳必须绑牢,起吊离地面100mm,停止起吊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良好后,方可起吊 | 
| 5 | 压桩过程 | 液压接头松脱高压胶管破裂 | 经常检查及时更换 | 
| 5 | 电气设备检修 | 施工用电、电源线及电气设备 | 电气设备要经常检查,机械检修要拉闸断电挂警告牌,电气作业要有监护人,漏电保护器,接地线及二次接地必须牢固可靠(三相五线制)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械检修用的行灯电压不得超过24V | 
| 6 | 桩吊装、搬运过程 | 堆放桩倒坍 | 应设置木楔挡块防止滚落和倒坍,中应从上部逐根进行以防止发生事故 | 
| 7 | 接桩焊接 | 易燃物品火灾 | 氧气、乙炔气瓶、电焊机、消防器材及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搬动,现场动火必须有动火证,操作时有人监护  | 
7. 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 序 | 作业活动 | 环境因素 | 控   制  措  施 | 
| 1 | 压桩过程 | 施工噪音和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 在居民住宅区附近施工,早7.30时前,晚10时后不得桩作业。 | 
| 2 | 机械检修、 | 污水,废油,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对污水进行处理,对废油进行回收 | 
| 3 | 现场整平 | 弃土及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弃土按甲方指定路线运至弃土场,并不得沿路抛洒。现场不得丢弃快餐盒、饮料瓶等垃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