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砖混结构模板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预制板板缝的模板施工。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 施工准备 
1.3.1 技术准备 
1.3.1.1 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和模板施工方案。 
1.3.1.2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2 物资准备 
1.3.2.1 竹木胶合板(10㎜~15㎜厚)、方木(50㎜×100㎜、100㎜×100㎜)、20㎜厚木模、定型组合钢模板、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1.3.2.2 木楔、支撑(钢、木)、铁钉、铅丝(12#~14#)、脱模剂、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连接件及穿墙螺栓)等。 
1.3.3 施工设施准备 
1.3.3.1 施工机械 
电锯、手电钻。 
1.3.3.2 工具用具 
扳手、钳子、手锯、手锤。 
1.3.3.3 监测装置 
水平尺、钢卷尺。 
1.3.4 作业条件准备 
1.3.4.1 弹好墙身+50㎝水平线。砌体结构经检查验收。 
1.3.4.2清理砖墙舌头灰、钢筋上的污染物,柱根部的落地灰。 
1.3.4.3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完毕,并经隐蔽验收。 
1.3.4.4模板板面清理干净,并刷好脱模剂。 
1.4 施工工艺 
1.4.1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艺流程见图1-1。 
1.4.2 操作要求 
1.4.2.1 模板加工、配板 
a) 确定结构模板施工总平面图。在图中标志出各种构件的型号、位置、数量、尺寸、标高及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同的构件的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的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板周转流向与位置。 
b) 确定各单元或楼层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模板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对圈梁、构造柱、预制板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尺寸单块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预制拼装时,还应绘制标志出组装定型的尺寸及其与周边的关系。 
c) 绘图与验算: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应根据模板的典型布置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对应用成套模板技术的也应根据模板的使用说明对模板结构体系进行局部验算,合格后要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 
……查看全文 砖混结构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