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生产技术 » 正文

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诞生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华建筑报
核心提示: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诞生记
  技术+智慧 三种材料演奏和谐乐章

  “型钢、钢筋、混凝土好比是一曲乐章中3个重要的环节,如何将它们演奏成一曲完美的乐章,是我们这些充当乐手的技术人员要研究的问题,大胆的设想、技术的革新是演奏这曲乐章必不可少的要求。”北京城建五公司国家体育馆项目部总工程师伍路平用这样的比喻给记者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中的3种材料。他说,能够获批2008年度国家级工法,这3种材料运用过程中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深化是至关重要的。  

      伍路平介绍说,国家体育馆工程是以大空间、大跨度建筑功能为主要结构形式的,如何保证这样一个结构形式的重要工程能够达到高水准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是项目部所有技术人员一开始就考虑的问题。  

      针对国家体育馆大空间、大跨度的结构特点,将其设计成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最为适合的。伍路平解释道,型钢与钢筋混凝土协同作用、受力合理,能大大减少构件截面尺寸,使可利用空间增大,并且在遇到地震时,型钢本身所具有的良好柔性也可以很好地将外力消化掉,降低建筑物的损坏程度。但是,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当时北京的工程中运用的还不多,施工难度较大,没有经验可借鉴。  

      然而,这并没有难住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他们经过缜密的研究,首先确定了在施工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并采用计算机三维建模的辅助方法,深化方案。比如钢筋穿孔的问题,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比较密集,在穿型钢梁柱时比较麻烦,于是技术人员就研究出两种办法,一种是加大型钢架端部的上下翼缘,使钢筋能够直接焊到缘上,另一种方法是在型钢梁上焊接一个连接器,与钢筋直接连接。这两种方法都操作方便,且易行。  

      “虽然没有运用太多的新技术和新科技,但一个小发现、一个小创新带来的结果大相径庭。”伍路平这样评价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攻关。  

      钢筋穿孔的问题解决了,混凝土的运用问题又出现了。技术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型钢柱大约有14米高,结构中又有大量钢筋,运用一般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容易产生气泡,造成蜂窝麻面,影响外观质量。于是,经过研究,项目部决定运用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这种材料流动性大,可以靠自重压实,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和振捣困难的施工难题。  

      由于采用了呈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计算又不能按照原先液态的和普通混凝土的模式计算了。于是,为了进行模板体系设计,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实验测定了混凝土浇筑过程模板所受侧压力值,根据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了超高型钢柱中模板侧压力的计算方法。  

      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被成功运用到国家体育馆工程中。之后,这项技术又相继被运用到多个工程项目中,均取得显著效果。  

      2007年9月,北京城建集团对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型钢安装工程、钢筋安装技术、混凝土工程和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进行总结,编制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并申报国家级工法,于今年3月份正式通过审批。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