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百家争鸣 » 正文

不设后浇带一样能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的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随着现代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问题,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常规采用设置后浇带等施工方法。这些施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混凝土结构的沉降和伸缩的需要,但它有明显的不足。后浇带法则因停歇工期过长、结合面处理和清理垃圾等,处理难度和施工难度较大,影响工程总体施工进展。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性都存在不利因素。

随着现代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问题,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常规采用设置后浇带等施工方法。





这些施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混凝土结构的沉降和伸缩的需要,但它有明显的不足。后浇带法则因停歇工期过长、结合面处理和清理垃圾等,处理难度和施工难度较大,影响工程总体施工进展。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性都存在不利因素。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原理


后浇带是一种临时施工缝,是为了取消永久性伸缩缝所采取的一种改良性做法,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所认同,是防止超长建筑产生变形裂缝的有效措施


后浇带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建筑结构的板和墙体施工中,分40m左右设置一条0.8~1m宽的混凝土施工缝,此处的钢筋连续不断,混凝土采用钢板网片封堵。


一般在整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60天后再使用比原结构高一个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的缺点


后浇带法因停歇工期过长、结合面处理和清理垃圾等,处理难度和施工难度较大,影响工程总体施工进展。


对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性都存在不利因素。


工程量大,成本增加,工期长,不能及时对肥槽进行回填。


自身容易发生混凝土裂缝现象。


两道缝,给底板防水带来很大隐患。


采用后浇带施工所产生的诸多不利影响,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有没有一种新的施工工艺能够更好的解决超大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并且能给施工带来方便


“跳仓法”施工工艺是一种解决超大、超长、超宽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施工方便,便于实施。


跳仓法施工现场


跳仓法介绍


…………


点击下载全文:不设后浇带一样能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的方法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