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混凝土是全球范围内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制备需要消耗大量的砂、石、水泥、水等自然资源及能源,长期以来对这些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已造成森林消退、山体滑坡及河床改道等不良后果。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建筑的建设以及旧建筑的拆除已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平均每年的建筑垃圾总量超过8000万吨,其中废弃混凝土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1/3[1]。
同济大学孙振平教授于1998年最早在国内提出再生混凝土的概念[2]。将废弃混凝土经清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可得到“再生骨料”,部分或者全部利用“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具备世界环境组织提出的“绿色建材”特征,即:
(1)节约资源、能源;
(2)不破坏环境,更有利于优化环境;
(3)可持续发展,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建设需求。
因此,再生混凝土是一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建材。
1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中期,日本、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研究,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抗震性能等。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基本具备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可将其应用于工程结构中。
...................
点击下载全文:再生混凝土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