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混凝土对水泥性能的要求
作者:谢克平
0 引言
在最近参加全国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交流会之后,一种别样的感觉油然而生,深感作为水泥技术人员对现代混凝土的发展,是如此地不了解、不协调、不适应,甚至发现过去对混凝土的传统看法和良好愿望,竟然与这种发展相背而驰。而且笔者还相信,在阅读和了解了这些现代混凝土理念和技术的重大进步之后,这种感觉决非为我个人所独有。
那么什么是现代混凝土呢?它是以低水胶比、低水泥用量、低单位体积用水量为主要技术特性的混凝土,它是在充分利用高效减水剂和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的基础上获得的混凝土,是当今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于现代施工方法的改变,大流态混凝土成为现代混凝土的主体。为此,混凝土作为多组分平台,不只要从系统角度对所有组分的作用重新认识,而且对其中的粉体——胶凝材料更要有崭新的认识,因为混凝土中需要水化产物填充的空隙已经大大减小,为了达到同样的混凝土强度,无须再追求凝胶的数量,也不必对胶凝材料的活性过分苛求。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1 制作混凝土要从耐久性出发
1.1 混凝土强度对水泥的依赖程度变小
尽管现代混凝土对强度等力学性能有基本要求,但它的关键性能已从着眼于强度,转移到耐久性的长远目标上来。因为混凝土强度高并不一定耐久性就长;相反,强度越高的混凝土由于缺乏整体弹性,反而容易开裂,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的缩短。过去水泥人对混凝土耐久性也略知一二,无非是要求提高抗冻性能、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抗硫酸盐侵蚀及抗碱骨料反应等,而且还认为要具有这些性能,只有提高强度标号、降低有害元素含量就是出路。实际上,即便达到上述这些指标,混凝土也不见得耐久性就好。
为此,水泥企业一定要对单纯追求强度的观念彻底更新,不能再将生产高标号水泥引以为自豪,当作弦耀质量优异的资本,甚至不惜增加电耗磨细水泥(提高比表面积)、或添加助磨剂等办法实现这个目标。有些企业为了满足低需水量的要求,不是从改善熟料晶相组成及粉磨粒径控制上想主意,却从掺入减水剂中寻求出路,反而增大了搅拌站试配的难度……。
点击下载全文:论现代混凝土对水泥性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