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简析了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的成因和基本特点,提出了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措施。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形;后浇带;补偿收缩
中图分类号: TU 375; TU 378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其成因基本可归纳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两大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裂缝以及这两种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是北方地区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超长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会影响构件的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给使用者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由于现行规范对防止和减轻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措施的规定较为原则化和局限性,因此,有不少的设计人员比较重视强度设计,而未认真考虑抗裂的构造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结合北方地区温差大、气候干燥这一特点,根据多年来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提出了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一些设计措施,供参考。
1 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收缩,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当这两种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这两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而形成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较多见的是在收缩应力与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
(1)该裂缝由收缩和温度变形共同产生,其分布一般为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两种裂缝的组合,随环境湿度而变化,随时间而发展,裂缝的开裂和危害程度往往较单一的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严重。
(2)根据具体工程中裂缝出现的时间、发展与变化及裂缝分布、形状、尺寸等特征,裂缝一般可分为以收缩变形为主或以温度变形为主两种,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是以收缩变形为主的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一年内,但多出现于浇注后半个月至数月之内。
(3)主要影响的部位及构件是底层和顶部数层梁板构件以及基础梁、挑檐、栏板等外露构件。
(4)梁板裂缝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梁缝一般垂直于纵向,分布在两侧面,两头细、中间宽、枣核形。裂缝为表面、深进或贯通,单向板缝等间距平行于短边。双向板缝较重于单向板缝,两个方向板缝纵横交错、不规则,缝多为贯通,板面缝一般宽于板底缝。
2 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2. 1 控制和降低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2. 1. 1 有效设置后浇带
(1)间距:规范规定为30~40 m。建议具体工程应结合建筑物的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等综合考虑,一般应控制在30 m左右。
(2)位置:小跨度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后浇带一般可设置在梁跨1 /3处;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3)宽度:规范规定为0. 8~1 m。建议预留的宽度要考虑满足钢筋错开搭接的要求,允许>1 m。
(4)钢筋:目前对后浇带内梁纵向钢筋的处理有两种做法。第1种是梁板钢筋均断开后搭接,但由于梁钢筋搭接、焊接处理困难,质量不易保证,容易给结构造成隐患。第2种是板钢筋断开、梁钢筋直通不断。这种做法目前在工程中采用较多,但由于截断梁较多时钢筋全部不断会约束混凝土收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建议,梁上部钢筋、腰筋及板墙钢筋断后错开搭接,必要时先搭后补焊;梁下部钢筋不断,可适当加大配筋。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小梁钢筋全部不断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又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断后造成的钢筋搭接、焊接困难。这种处理方法在一些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浇注时间:按规范的要求,浇注宜在两个月后进行,且浇注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的温度。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量大,相对于1年的收缩量,其半个月的收缩量达30 %~40 %, 1个月达45 %~55 % , 2个月达65 %~75 % ,半年达80 %~90 %。故应按规范执行,在两个月后进行浇注。
(6)后浇注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主体混凝土提高5MPa。
(7)设计时,要特别交待施工单位应注意的问题:后浇带两侧宜设钢筋网片,防止主体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前应清理凿毛,浇注时振捣密实,并精心养护;保证后浇带两侧支撑稳定可靠,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2. 1. 2 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1)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严格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对屋面板、外廊板、阳台板、外露室外现浇板(含施工期间主体暴露时间较长的室内现浇板)以及板跨> 4 m且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双向连续板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板,均应在板面(即板的受压区)配置≮Φ 6@200 mm的双向钢筋网片,或支座钢筋隔一全跨贯通,但间距宜≯200 mm,每一方向配筋率宜≮0. 1 %。以上板在有受力钢筋处,实配钢筋尚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影响予以适当增大。
(3)对框架梁及所有的现浇梁,凡高度≥600 mm(外露梁高度≥500 mm)者,均应设置≮2Φ 12 mm的腰筋。腰筋宜细而密,间距应≯200 mm,每侧腰筋配筋率宜≮0. 1 %。
(4)檐口板、外露栏板应双向配筋,上下端头各配≮2Φ 10 mm的温度抵抗筋,并每隔15~20 m设置1道20 mm的温度伸缩缝。
(5)现浇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C 35。
2. 2 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
2. 2. 1 设计思路
采取“以抗为主”的设计思路,利用UEA 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产生的膨胀作用,在结构中产生少量的预压应力用以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的范围内。
2. 2. 2 具体做法
所有楼板均掺加10 % ~12 %的UEA,其膨胀率为2 ×10- 4 ~3 ×10- 4。每隔50 m设置1条2 m宽的膨胀加强带,带内混凝土掺加14 % ~15 %的UEA,其膨胀率为4 ×10- 4 ~6 ×10- 4。两侧设密孔钢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可连续浇注100~200 m的超长建筑。
2. 3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可增强梁板的刚度,梁板中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抵消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从而达到扩大温度伸缩缝间距而不设后浇带的目的。例如对珠海机场的调研,梁板在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后,平面尺寸84 m ×48 m未设后浇带,其使用效果良好。如果为了满足建筑层高的要求而采用该技术时,可考虑在采取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应力的具体措施后增大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但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3 结语
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简析了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的成因和基本特点,提出了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措施。注重结构概念设计,对裂缝采取“放”、“防”、“抗”相结合的设计构思,通过有效设置后浇带、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综合措施,对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比较有效。但其中的一些措施尚须深入研究,在具体工程中应用时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并结合北方地区8度抗震设防要求综合考虑。
后浇带内梁钢筋断与不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通过多年来在一些超长建筑上的设计实践,提出了梁钢筋下部不断开、上部及腰筋可错开搭接或先搭后焊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