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拌制混凝土时,加入很少量的外加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浆用量的条件下,获得很好的和易性,增大流动性,改善粘聚性,降低泌水性。并且由于改变了混凝土结构,还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不同的外加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类的减水剂)品种,坍落度损失也不同,其顺序如下:
传统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新型高效减水剂
速凝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
这主要是因为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不一样。高效减水剂减水率较高,又有早强作用,其作用机理除了分散吸附外,还有吸附双电层的电性斥力作用,它有较高的减水率,能在水化早期促进水化反应进行,而水化产物又很快沉积到水泥颗粒的表面,Zeta电位降低。而普通减水剂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就小于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由于减缓了水化初期的反应速度,因此坍落度经时损失更小一些。而新型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聚羧酸盐)在水泥中呈栉形的吸附形态,水泥粒子间高分子吸附层的作用力是立体静电斥力,具有更大的分散效果,并能保持其分散系统的稳定性,Zeta电位变化小,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常用减水剂小。由于外加剂与水泥适合性是个复杂的问题,在某种水泥中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减水剂,在另一种水泥中坍落度经时损失可能会大,至今还未有一种对任何水泥都有好的效果的高效减水剂。
对高效减水剂的掺加方法的研究表明,减水剂后掺法与同掺法相比,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当使高效减水剂与水同时掺入水泥时,水泥中的CaSO4溶出以前,C3A及C4AF吸附高效减水剂量多,溶液中高效减水剂的含量减少较多,在高效减水剂掺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后掺法,可让水泥颗粒表面先形成一层水膜,表面能下降,C3A、C4AF对减水剂的吸附能力必然大大下降,溶液中的高效减水剂较多,因而可供C3S等塑化使用的高效减水剂便相对较多,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便小。同一高效减水剂的粉剂减水率小于液体,但坍落度经时损失小于液体减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