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层层推进,先行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带动我国中西部与亚洲多国铁路、公路互联互通,由此为我国水泥行业带来新的需求空间。
据机构测算,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50万亿人民币,潜在空间巨大。保守估计,如果按每亿元投资消耗1万吨水泥计算,平均每年将带动水泥消费5亿吨,占去年我国水泥产量近20%,这对带动我国水泥出口及加快国内企业海外建厂,转移产能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去年,我国已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先期出资达千亿美元,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基建设施互联互通工作。财政部在部署2015年财政工作中也重点提到,今年将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实施,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提出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等内容,将有利于国内水泥行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同时也帮助周边欠发达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前,由于水泥产品存在较强的运输半径及国外建厂存在较大的政治、管理等风险,导致之前我国水泥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积极性不高。但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未来我国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必将加快。目前,已有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如华新(343.75元/吨,0%)、海螺(295.04元/吨,-0.14%)等率先到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建厂投资,并获得了较好利润。
从行业基本面看,水泥行业正在经历向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向内改善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阶段。据中国水泥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54条,合计新增熟料产能7030万吨,比2013年减少2400万吨。
从企业看,2014年新增熟料产能居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和云南昆钢,合计占当年新增产能的43%,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东北、华南、华东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有不断提升趋势。
对于2015年,根据机构测算,拟投产的熟料产能最大值约5490万吨(仅为计划投产量,实际情况预计将更少),较2014年将继续减少1540万吨,预计熟料产能增速为3%,增速将进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