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危机中启动“官员问责”开始,一系列部委与地方高官问责事件表明了责任政府的理念在付诸实践、深入人心。在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黯然辞职。从最初吉林对水污染的漫不经心,到下游城市的恐慌,哈尔滨只是这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个环节。政府的失信以及决策的无效率,使得水危机成为松花江沿岸城市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也是中国问责制在2005年的具体实践。
2005年岁末,日本发生了多栋大楼抗震数据造假事件,震惊了全日本。在设计时为降低成本而大幅减少建筑中的钢筋用量,将每平方米的平均钢筋投放量从一般标准的80-100公斤减少到60公斤。日本国会率先介入,动用“议院国政调查权”,先后由众议院国土交通委员会举行了三次证人质询会。这也反映了日本对建筑质量的关注。
反观中国,2005年12月26日上午,南阳市西峡县寒风瑟瑟。境内的宁西铁路丹水特大桥桥墩搭满脚手架,郑州铁路局南阳工务段桥路科的施工人员正在用钢筋混凝土给桥墩加固。宁西铁路全长1085公里,是“十五”重点建设项目,是八横八纵之一。横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5省。该铁路于2000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1月23日全线铺通。2004年1月,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段正式开始运营。
有关部门调查认为,西安至合肥段工程发生的问题绝不是偶然的,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存在问题积累的必然结果,施工质量不良、设计强度不足、监理责任不落实、建设管理不到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责任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沈阳铁路局建设监理公司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及相关负责人受到铁道部处罚。
问责必须坚持公开透明。从某种意义上说,问责是一种民主监督方式,而实施民主监督的一个最起码的必要条件,就是要让民众知情,这个前提是事情的全部经过必须公开透明。所以坚持公开透明,是确保问责制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之一。谁该为这建成两年无法开通,病得不轻的客运宁西铁路把脉呢?谁又该为这“病因”负责呢?建筑物质量是事关百年的大事,然而仅仅是一些人受到处罚就可以了之吗? 是制度的缺失还是人员的缺位?谁该为中国建筑业负责呢?却总是疑团迷雾,只知道老百姓期待的目光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了无法抹杀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