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有超过27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布定增方案,融资或拟融资规模已经突破250亿元。尽管从增发市盈率来看,新三板融资估值和之前相比略有下降,但是总体估值水平仍然大幅超过A股。其中,九鼎投资的增发预计募资125亿元,引发市场广泛热议。
定增市场迅速反弹
4月份,因为新三板二级市场骤冷,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增规模和家数下降明显。据统计,4月份挂牌公司共进行115次定增,募集资金54.342元,仅为3月份的三分之一。部分公司还曾经一度出现过跌破发行价的情况,如先临三维、海能仪器等。
进入5月,新三板二级市场低迷依旧,部分公司股价仍处于破发状态。但和二级市场的低迷相比,新三板公司定增的低迷并没有持续很久,5月以来定增市场热情迅速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5月份新三板市场共有超过270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资金额超过250亿元,这一水平已经接近3月份的新三板定增募资规模。值得注意的是,3月是新三板二级市场爆发的时刻,而当前新三板交易氛围却处于低谷。
5月新三板定增融资的大幅放量和九鼎投资的巨额融资有关。九鼎投资5月19日发布的定增方案显示,公司拟定增125亿元,直接占到当月新三板定增市场体量的二分之一。剔除这一因素,5月份新三板的定增市场规模可以定义为“家数散,规模小。”
“二级市场的降温,使得外界开始对三板市场的退出环境有所疑虑,如此一来,除非公司的知名度和质地特别高,否则巨额的增发很难引发市场的追捧。而且,补充流动资金仍然是挂牌公司定增的主流,这也令市场对相关公司融资有所担心。”一位市场人士表示道。
从估值层面来看,新三板定增的估值处于较高区间,剔除不可比因素,5月定增的融资平均估值仍然在45倍左右,TMT企业超过60倍的增发更是屡见不鲜。但在部分传统行业,多数公司估值不超过30倍,个别内部激励式的增发估值甚至在个位数。定增市场的两极分化态势仍然突出。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二级市场有所波动,但在资金的推动下,挂牌公司短期业绩和业务增长无虞,市场更容易对体量较小的新三板公司给出高的估值。
巨无霸定增再度来袭
今年3月份,中科招商公布了总额为50.4亿元的股票发行方案,较此前业界预计的90亿元额度缩减44%,但也刷新了新三板当时的定增总额纪录。中科招商表示,已于3月24日开始初步接触、遴选做市商,最快将于今年7月由协议转让交易方式转为做市转让。2014年中科招商的总体估值仅为30亿不到,巨额的定增曾经引发市场的广泛热议。
5月份,这一融资规模被另外一家明星挂牌公司九鼎投资打破。九鼎投资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增发5亿股,计划融资约75亿-125亿元,发行价格预计在15-25元/股之间。如果此轮融资顺利完成,九鼎投资将超越中科招商成为新三板新的定增王。
此前,中科招商曾通过四轮定向增发,在新三板融资100余亿元,一度刷新新三板的融资纪录。而九鼎投资的三轮融资金额有望突破150亿元,且其此次最低75亿元的定增金额将刷新中科招商50.4亿元的单次融资纪录。
九鼎投资去年在新三板挂牌,立即成为市场的明星股,公司曾先后进行了两轮融资。2014年4月,九鼎投资在挂牌的同时募集了资金约35亿元;2014年7月,九鼎投资完成了约22.5亿元的第二次增资。与前两次相比,九鼎投资的此轮融资可谓大手笔。
九鼎在此次公告中没有公布募资的具体用途,但是分析人士表示和九鼎近期和未来的资本运作有关。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拍得中江集团100%的股权,成为首家控股A股公司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有市场人士表示,此次九鼎投资发起定增可能就是为收购中江集团筹资。根据交易方案,九鼎投资收购中江集团的价格是42亿元,而公司账面上的现金还不足4亿元。另有传言表示,在拿下证券平台之后,九鼎已经将未来的业务目标瞄准了保险行业。
分析人士表示,若在A股市场上,频繁的巨额融资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新三板能够操作且获得投资者广泛认可,反映出新三板市场的生态圈有其独到之处。
三季度或迎来解禁高峰
“资金对定增的热情仍然高企,看好新三板的未来仍然是主因。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参与新三板增发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大幅亏损的案例还没有见诸报端。”有分析人士称,前新三板一级市场的降温状况远远不如二级市场。而按照常理,二级市场的冷却将使得新三板赚钱效应下降,从而带来定增市场的降温。
有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一二季度密集实施的定增,会给未来新三板市场埋下隐患。“三季度将是定增解禁的密集期,而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该人士表示,由于交易门槛的下降不太容易变为现实,公募基金入场现在也没有定论,因此短期内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仍然非常严峻。“但总体来看,目前各方惜售的情绪仍然浓厚,届时市场的走向仍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投资者对于新三板的融资会变得更加谨慎。”
但也有观点认为,新三板目前处于利空出尽状态,基本面将很快迎来反转。齐鲁证券研究报告表示,一方面,短期内利空已经出尽,一时难有造成恐慌性影响的负面消息;另一方面,新鲜血液持续注入,特别是VIE架构公司回归,部分挂牌企业呈现估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