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七项技术成果通过中冶集团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1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上海市建设机械行业协会
核心提示:中冶成工上海五冶七项技术成果通过中冶集团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鉴定会会场

  日前,中冶成工上海五冶有七项技术成果通过中冶集团鉴定,其中有三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三项成果是《超“长、细、深”PHC混凝土管桩施工研究及应用》、《焦炉耐火材料统计查询系统研究与应用》和《干熄焦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有四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5m高钢管混凝土顶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超大跨度胶带机通廊桁架跨河吊装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型机组成套设备在线改造安装技术》和《300KA弧形电解槽制造技术》。
 
  近年以来,上海五冶不断强化技术管理,以强力支撑市场营销工作为重点,以创建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为第一要务,不断完善系统管理,落实各级责任,深化、细化各项技术工作。如在技术开发与创新项目审核、技术开发项目挖掘,技术开发项目任务书签订、实施及考核等方面均加大了管理力度。今年,上海五冶向中冶集团共申报技术开发重点项目80余项,涉及到冶金与非冶金等建设领域,对于一直以技术求发展的上海五冶来说都将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此次上海五冶通过中冶集团鉴定的七项技术成果得到了中冶集团评审组的一致好评。

  《超“长、细、深”PHC混凝土管桩施工研究及应用》成果主要开发了超“长、细、深”PHC管桩施工技术,使PHC管桩施工最大深度达80m(长细比最大达187),送桩深度达到14.4m。该技术在宝钢不锈钢、宝钢UOE、宝钢ERW等桩基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该成果其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是对桩材、桩帽、送桩器等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桩抗锤击能力,改善了桩的穿透力,并保证了沉桩质量;二是合理选择了沉桩设备,改进了沉桩施工工艺,保证了桩打入的深度和完好率,并形成了技术专利。《焦炉耐火材料统计查询系统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针对焦炉耐火材料动态管理信息化,开发了焦炉耐火材料统计查询系统,该技术成果在太钢以及首钢曹妃甸7.63米焦炉工程中已经得到成功应用,全过程动态管理耐火材料,方便、快捷、准确指导施工,降低了管理成本。《干熄焦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针对多年积累的干熄焦施工技术经验,开发了《干熄焦成套施工技术》,该成果在福建三明、开滦等干熄焦工程中成功应用,既指导了专业施工队伍,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同时统一了标准,规范了施工工艺与流程。该成果所包含的《干熄焦工程施工过程成套检查记录表》和《干熄焦工程施工成套作业指导书》,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和指导的综合性技术;同时该技术成果不仅适用于冶金行业干熄焦工程施工,对干熄焦以外的其他工程施工也有借鉴作用。另外《干熄焦成套施工技术》中的《干熄焦全系统动态气密性试验方法》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

  《300KA弧形电解槽制造技术》主要针对弧形电解槽的特殊结构形式,开发了弧形电解槽制造技术,该技术成果在美国铝业弧形电解槽工程中已经得到成功应用。《65m高钢管混凝土顶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超大跨度胶带机通廊桁架跨河吊装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大型机组成套设备在线改造安装技术》三项技术成果主要针对冶金项目施工特点而研发的课题,技术新颖可靠,对今后类似项目的施工将起到有利的指导作用。

  另外据悉,此次通过中冶集团鉴定的七项成果中含有专利、知识产权等10余项,这对公司的技术成果都将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公司今后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强有力的优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