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全球基建市场预测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0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国际工程观察》2019年第二十期
核心提示:根据惠誉调查数据,从2019年到2023年,未来五年,全球建筑业年均实际增长率将达到3.2%。而在当前经济放缓,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的作用下,2019将成为这一时间框架内全球基建增长的低点。


根据惠誉调查数据,从2019年到2023年,未来五年,全球建筑业年均实际增长率将达到3.2%。而在当前经济放缓,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的作用下,2019将成为这一时间框架内全球基建增长的低点。


一、技术发展将为基建市场带来变革


(一)集成式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在减少碳排放、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材料消耗、避免环境影响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随着模块化建筑的推广,房屋建筑商的竞争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动,以新技术为重点的企业将与老牌企业展开竞争。


模块化建筑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生产环境可控,模块化建筑不需要在施工现场生产,可以在工厂可控环境中进行,这样就不受天气影响;二是可以减少废料堆积,通过精确估算,材料可以在工厂充分利用,不会在施工现场堆积大量物资,从而也能降低排放,达到环保的要求;三是便于新材料的应用,新的建筑材料特别是节能材料可以通过模块化生产快速得到性能验证,从而应用于实际建造;四是效率高、易复制,工厂可以批量生产同等质量的结构部件,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节省成本,同时确保稳定的施工质量。


尽管模块化建筑具备以上优点,且在媒体上得到很多宣传。但是,目前模块化建筑还仅限于小范围的使用,在重复环节多、工期要求高的场景,例如学生住房、工人宿舍和酒店有一些应用。业主和建筑商很多还处于谨慎的观望态度,这也是因为一些现实原因。


首先模块化建筑前期成本高,利润被生产商分割。要保证建筑的顺利进行,需要在采购前确定建造的设计规范,对设计的任何后期修改都会影响到统一的制造过程,并产生不可避免的额外成本。因为生产商介入建筑过程,必然会分割一部分利润。


二是需要房屋建筑商与模块化建筑的生产商紧密合作达成场内、场外的同步。建筑商需要对生产环节有一定的把控能力,甚至可能需要对生产进行一定的投资,从而控制生产节奏和成本。对于小的承包商而言,还是很有难度。如果模块化供应商和传统承包商之间无法协调,施工纠纷和保险索赔风险将增加。


三是物流环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施工结果。在场外制造的建筑构件最终还需要运到建筑位置进行组装,而生产地点与建筑地点至今的距离将影响模块的运输成本。如何将一个大而重的模块运送到工地进行施工,以及移动起重机是否需要将模块提升到位,这些问题都将是模块化建筑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是业主对模块化建筑的后期维护及保价存在疑虑。很多业主对模块化建筑的理解还停留在廉价预制房屋阶段。因此社会对模块化建筑的接受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约束因素,模块化建筑仍将在未来对住宅建筑商的竞争格局造成一定冲击,新的技术专注型进入者将将与老牌建筑商竞争,而老牌公司可能会考虑战略收购,将其作为发展模块化建筑的途径。预计到2028年模块化建筑将占全球建筑的5%,其价值将超过4000亿美元。


(二)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为承包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生产运营方式。从规划阶段到运营期间的维护,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都将越来越受到公司的重视。因为一方面无人机的使用可以使人类避免参与潜在的危险活动,这不仅从健康和安全的角度改善了施工作业,而且还可以使这些活动可以更容易地频繁发生,从而减少维修问题。同时,因为无人机地便捷性,其应用能够大大节省时间,同时获得更加细致全面的数据。


但是无人机技术的全面使用还有一些障碍。


首先是技术人员的相关配套培训必须跟上,以确保无人机的安全飞行。尽管即使是入门级商用无人机的避障能力也基本上是全方位的,但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还需要监督发生突然碰撞的可能性。同时无人机飞行取决于适当的天气条件,商用无人机在有效运行时所能承受的极限风速大约是10米/秒。操作人员只有进行必要培训后才能确保采集数据时无人机的有效使用和全程安全。


其次是全球对无人机的监管环境参差不齐,围绕飞行许可、在人群附近操作的限制以及对无人机的监管方法各不相同。随着无人机技术和监管环境的成熟,有希望看到建立安全、高效的框架以确保这一领域的发展。


未来几年,在美国和欧洲等无人机使用的主要市场,有关使用无人驾驶飞机系统的监管背景将发生变化,出台更加精简和透明的无人机监管方式。有针对性地减少无人机操作的空中风险、飞行物之间的碰撞风险、与地面物体或人员的碰撞风险。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基建注入活力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动态让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而“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基建注入活力。特别是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之后,金融和环境可持续性这两个相关问题得到了正面的回应,中国在解决BRI投资项目风险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得到促进,凸显了BRI从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并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的推动。当然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关注项目质量,未来十年内,所承担的基础设施项目的速度和规模可能会减少。


“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推动未来10年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的电力行业产能扩张,根据倡议,绿色能源尤其是太阳能项目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发展。根据惠誉解决问题关键项目数据库中的数据,有220多个项目可归入“一带一路”的电力项目,其中包括所有技术类型的发电厂和输电线路,总容量超过150千兆瓦。


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之后,绿色倡议原则和“一带一路”国际绿色发展联盟被人们所熟知,也鼓励人们更加关注正在开发的基础设施的环境概况,这将可能包括更强有力的环境法规和未来的影响评估,这将使煤电项目受到更严格的审查。然而,综合考虑发展电力能力和有限财政能力,预计短期内煤炭仍将是许多市场的燃料实际选择,清洁煤技术可能会得到推广。


2021的中国太阳能行业补贴逐步取消,中国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关税削减将导致国内需求减少。与此同时,美国和印度对太阳能设备征收关税,将限制两大太阳能市场,并在未来几年加剧该行业的压力。但是太阳能,特别是分布式屋顶太阳能,仍是新兴市场满足电力需求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与火电项目相比,太阳能需要更短的开发时间,并且能够绕过一些基础设施不足,如电网瓶颈或土地可得性和收购问题。关键项目数据库中有37个太阳能项目,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太阳项目的总容量接近13.3千兆瓦较去年公布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许多“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已优先考虑通过开放电力部门和吸引私人融资来扩大其电力能力,但由于私营部门对绿地项目的风险厌恶度很高,预计这些影响有限。因此,电力行业仍将受到政府预算及其满足项目融资要求的财政能力的限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