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综述
1.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制造业投资增长9.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6%。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下降12.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17906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325767亿元,下降1.1%。
2.据天津市统计局消息,2024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8024.32亿元[1],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0.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投资增长15.4%,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
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4年1-10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点产品累计产量继续下降。其中: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桩累计产量降幅较1-9月明显扩大,水泥排水管累计产量降幅较1-9月有所收窄,混凝土电杆累计产量降幅较1-9月大幅收窄。预拌混凝土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1.3%,水泥排水管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7.6%,混凝土电杆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0%,混凝土预制桩累计产量同比下降4.5%。据百年建筑网调研506家混凝土搅拌站数据显示,近三年混凝土产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混凝土总产量4482.7万方,同比下滑45%左右。
天津市基本情况
一、预拌混凝土
01 区域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4年12月31日,天津市混凝土行业有一定规模且上报数据企业230家。其中滨海新区企业数量最多达到71家,宁河区域数量最少为7家。天津市行政区域除大港区、宝坻区、西青区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保持不变外,其他区域企业数量均有增加。
2024年度天津市混凝土行业统计表
02 产能与利用率:
通过上表分析,目前天津市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持续加剧,截止2024年12月底,天津市混凝土行业年设计生产能力 16766万立方米,同比增加11.2%。全市2024年度预拌混凝土企业共生产供应各等级混凝土 2227.28万m³,比去年同期下降8.2%,产能利用率13.28%,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产能利用率最高的区域为西青区为21.0%,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产能利用率最低的为蓟州区仅为5.07%,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宁河区、津南区产能利用率均不足10%。东丽区搅拌站产能总量继续领跑其他区域,宁河区产能总量最低。天津市环城四区域普遍高于其他区域,四区合计产能占比天津市总产能47.3%;滨海新区生产企业总数量继续增加,本区域内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
03 企业方量分布:
通过统计分析,2024年度天津市混凝土行业单站产能超过70万方的企业数量为5家,单站产能超过30万方的企业数量有10家,单站产能超过20万方以上的企业有24家;有191家企业本年度产能不足20万方。
04 主要原材料情况:
水泥与砂石市场价格动态整体呈现出需求疲软的趋势,同样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及基础设施建设放缓的双重夹击,市场回暖进程迟滞。面对依然错综复杂的市场格局,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有效化解。水泥企业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可能会选择停产或减产。同时,外来水泥的冲击也对本地水泥企业的供应造成了一定影响。政府对于水泥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推动水泥企业加强环保投入和技术创新。这有助于提升水泥行业的整体环保水平,但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砂石价格受到市场需求、产能、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砂石价格往往出现下跌。未来,砂石开采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开采和生态修复,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产业链整合和资源整合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水泥: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分析,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1亿吨,全口径下降10.5%,水泥产量创下2010年以来15年新低。天津市水泥市场2024年1-5月份价格持续下滑,各厂家为提高产能抢占市场各显神通。产能上来后5月份价格出现反弹,总体市场需求不高,7月份水泥价格又开始走低。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11月份区域平稳。
(2)砂石:相关数据显示,全国2024年1-9月砂石需求量同比降幅达11.27%,,整体表现萎靡,总体概况为“强降微升”。全国碎石、机制砂、天然砂价格指数较2024年初均有所下降。从品类看,机制砂下行趋势更为严峻,跌幅15%左右。天津市市场砂石价格指数走势全年走弱,机制砂和尾矿石占据主导地位,源头厂家为尽快提高产量并消耗库存发力价格竞争。4-8月价格份降幅最大,同时也是市场需求高峰期。
(3)混凝土: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混凝土产量同比减少11.3%,降幅相较于去年同期扩大6.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国混凝土价格指数报收112.32点,全年累计降幅超过10%。百年建筑网对华北地区混凝土产量调研显示,24年同口径同比减少17.9%。通过上表分析,天津市混凝土市场2024年开年价格疲软,3-6月份市场需求增大,价格呈现上升趋势,7-8月份价格区域相对稳定状态,8月初混凝土价格价格开始走低,10月份探底,之后开始轻微反弹趋于稳定。
二、装配式与预制构件
01 区域布局与市场竞争
2024年全市共有装配式生产企业12家,管桩生产企业 10家,管片生产企业6家,其他构件6家,其中装配式生产企业相比去年减少8 家,预制管桩减少了2 家。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天津市装配式、管片及其他构件生产企业完成年度产量49.86万方,同期减少25.6%。管桩生产企业完成年度产量220.46万方,同期增加6.4%。
02 PC装配式发展现状
(1)政策: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完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更是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此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具体政策,明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和路径。这些政策措施为PC装配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强大动力。
(2)市场: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住宅建造领域,大概占据总量的70%以上。住宅建造领域的投资规模和设计要求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容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公共建筑、工业建造等领域也逐渐增加装配式建造的应用比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商业地产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不过预制PC构件市场集中度较低,生产企业前期上马数量较多、产能较大、投资金额高、产能利用率低、产品竞争较为激烈。
(3)材料: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例如,与现浇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在建造阶段可以减少20%的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下降近40%。PC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采用环保材料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建筑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4)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PC装配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装配式建筑4.0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施工速度、质量控制和环保性能。预制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同时,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可以严格控制,确保了建筑的整体质量。此外,智能化、数字化也成为PC装配式发展的新趋势,多家企业推出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装修设计与管理平台,实现了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03 管桩发展情况
(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1~8月,混凝土预制桩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6%。2024年度天津市混凝土预制桩累计产量同比同期增加6.4%。相对于预拌混凝土行业而言,企业虽然面对建筑行业总体市场下行的前提下仍保持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当前市场也得益于天津周边市场光伏、风电及水利等新兴市场领域的需求导致。企业间的竞争趋于良性,混凝土预制桩细分行业发展进入相对可持续模式。
(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天津建城基业集团参与研发项目《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变形影响主动控制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天津市科技进度一等奖。技术创新需要不断提高,才能在在产品和技术同质化竞争中走出困境,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本年度天津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对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环压式机械及焊接链接预应力异形混凝土桩》团体标准图集进行充分论证、审阅、把关编制并发布。
(3)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产量相对保持平稳,行业将继续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企业也将不断加大在新兴领域和新场景应用的开拓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我市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01 市场需求下滑:
2024年我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待巩固。受国家“房住不炒”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多家房企面临债务危机,投向房地产的资金逐步减少,进一步影响了混凝土市场的需求。虽然天津市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7%。相关项目建设投资影响传导在建筑业中混凝土的使用量还未明显见效,导致混凝土需求继续下滑,混凝土市场规模呈现收缩态势。
02 行业竞争加剧:
产能过剩,随着天津市混凝土行业产能的不断扩张,市场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这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价格战频发,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规模较大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占据市场的较大份额。回款困难,混凝土行业普遍面临回款困难的问题。由于部分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或拖欠工程款,导致混凝土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死账、坏账、老账风险不断增加,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和正常运营。
03 成本压力上升:
主要材料砂石虽然在走低,不过水泥原料价格仍在波动。各种原材料厂家对于传统赊账供应的付款方式在不断抵制和扭转,势必增加混凝土企业前期付款资金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部分混凝土企业可能会采取价格战策略,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然而这种策略往往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陷入亏损境地。除了价格竞争外,混凝土企业还需要在服务方面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这包括提高优化产品质量、优化物流配送等。这些服务的提供也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从而增加了成本。环保投入增加、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相关交通及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这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04 技术瓶颈制约:
技术创新不足,大部分混凝土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性能稳定性和高质量产品提升缓慢,这限制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智能化水平低、尽管部分混凝土企业已经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但整体而言,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普遍仍然较低,这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四、行业协会建议
01 坚持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入手,优选绿色建材使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倡导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争取做到建材技术创新性突破、生产要素更有效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比如鼓励完成绿色建材评级工作和申报天津市环保局发起的绩效引领性企业工作,降低建筑物和运输交通的能耗和碳排放。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生产企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质量管理的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监控和决策。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2 严控资金风险:
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订立,在订立合同时,确保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对合同进行严格、细致的评审,对条款进行分析、研究,确保合同的可行性及操作性。自觉使用市场监管委与天津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新版(JF-2022-029)合同文本,规避交易与法律风险。强化合同履行管理,履行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优化收款流程,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岗位,负责跟踪和催收款项。制定明确的收款流程和催收政策,确保及时回笼资金,保证企业一定的现金流和支付能力。加强与客户沟通: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付款计划。对于拖欠款项的客户,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或协商解决方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风险应对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健康发展。
03 突出核心技术优势:
加强混凝土材料研发,研发新型混凝土材料,开发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等特性的新型混凝土材料,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优化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客户需求和工程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服务,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特定要求,提高材料性能和经济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等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密切关注混凝土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加强产业链整合与拓展,向前延伸产业链,涉足砂石料生产行业,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成本和质量。向后拓展产业链,由单纯的混凝土生产销售企业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转变。尝试参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维护等环节,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突出核心技术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行业展望
01
12月11日至12日,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着力释放需求。把“四个取消、 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着力改善供给。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02
12月30日,天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2025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二是坚持以“三新”“'三量”为重要工作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四是坚持扬优势强支撑,形成各区协同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五是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切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六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七是坚持以高品质生活为引领,务实发展民生事业。
03
2024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26501亿元,同比增长3.9%。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下降10.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强化目标引领,把握好投资方向。投资目标应该聚焦在‘补短板、增后劲’”,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在房地产方面,要“加快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危旧房改造”.具体而言,要“着力释放需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对条件比较成熟、群众改造意愿迫切的项目要尽快推进”,“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落实好已出台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举措,切实降低购房成本”;要“着力改善供给”,对商品房建设要“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坚决打赢保交房攻坚战”;要“着力推动转型”,“扎实有序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发展模式弊端、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04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绿色建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建材行业碳达峰作出指示。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引领作用,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对绿色建材的认可度和需求将不断提高。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2025年建筑市场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筑材料供应商与智能建造企业紧密合作,研发生产具备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如自调节透光率的玻璃、自适应环境的混凝土等,进一步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将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外,2025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建筑企业拓展农村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