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市住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最新出台的《淮北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深入解读。
据悉,《办法》已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旨在通过规范行业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同时也面临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目前全市共有预拌混凝土企业37家(其中2家长期停产),年设计产能2000余万立方米,2024年累计供应450余万立方米。此外,行业还存在部分企业无证经营、质量控制不严、市场竞争失序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办法》从生产、监管、环保等多维度制定管理措施,构建科学规范的行业生态,减少建筑领域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促进建材行业绿色升级,从源头保障“好房子”建设需求。
《办法》明确要求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质量监督,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产品质量与计量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全链条监管体系。在资质管理方面,新建站点原则上应以当地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 60%以上为基本条件,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未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不得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
绿色生产是《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办法》要求企业落实粉尘达标排放、污水循环利用等措施,原材料堆场及配料仓须全封闭管理,并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为规范市场行为,《办法》明确使用单位须与具备资质的企业签订合同,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需经监管部门登记核实,并采取降噪、防尘等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