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聚羧酸行业在2006年呈现“井喷”现象。
前几年,聚羧酸系外加剂只有少数麦斯特(现BASF)、西卡(Sika)、格雷斯(GRACE)和苏博特、上海建科建研等少数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由于价格较高(2003年在每吨10000元左右),只有东海大桥等少数国家重点工程才得到应用。由于生产企业少、价格高、应用范围窄,“聚羧酸”被看成是外加剂中“贵族”。
但在2006年,“聚羧酸”走出了“平民化”的关键一步。而这关键一步背后最主要的推动力则是来自国家高速铁路项目的正式开工。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混凝土的要求决定了其只能使用聚羧酸系外加剂,这一要求直接决定了在未来数十年中,将产生对聚羧酸系外加剂几十万吨的庞大需求。
在这一需求的直接推动下,聚羧酸成了去年混凝土外加剂市场最闪亮的风景。聚羧酸系外加剂生产厂一个接一个地建成,传统的外加剂厂也纷纷转型,新建聚羧酸生产线。更不用说围绕于此的项目攻关、技术转让、人才竞争了。总之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高铁这个项目中分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
随着聚羧酸技术的普及、产品价格的下降和使用者对聚羧酸认可度的提高,聚羧酸系外加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仅是国家大型工程,甚至连混凝土拌站生产普通混凝土也开始使用聚羧酸(天津的瑞科尔(Rinker)公司)。让中国的聚羧酸使用率达到象日本(日本的聚羧酸使用量超过整个外加剂用量的60%)那样的水平恐怕是所有聚羧酸外加剂生产商信念最大的愿望了吧。
据中国混凝土网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从事聚羧酸生产的企业已经超过了30多家,相信这一数字在新的一年中还将不断增加。进入企业的增多带来的是竞争的加剧和产品价格的下降。聚羧酸系外加剂的吨价已经降到6000~7000元。虽然利润越来越薄,但是大家对聚羧酸的热情依然不减,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远大的市场前景。
2007年,随着京沪高铁的正式开工,高速铁路将开始新一轮的建设高潮,而聚羧酸供应商在面对更大市场需求量的同时,恐怕要面对一个竞争度不断加剧的市场。
2007对于聚羧酸而言,将会是一个大发展的一年,其在外加剂中的比重比较继续提高。
但聚羧酸供应商而言:2007 挑战将大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