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在陕西省柞水县,在茫茫秦岭深处,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随着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一声响亮的宣布: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正式通车了!顿时,整个庆典现场欢腾一片:爆竹响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狮子舞起来了、彩球升起来了、礼炮吼起来了,历经六年的艰苦奋战,建设者们也敞开欢欣的笑容。当然,最高兴的要数数十万商洛和安康人民,自此之后,他们到省城西安的天堑已被突破,数千年的梦想终成现实。
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南入口举行的通车典礼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李部长说:“秦岭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贯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黄金通道,规模在山区公路隧道中属于世界级工程,它的建成通车,在我国公路交通史上创造了新的记录,将会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有效地增强公路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将为推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01年1月8日,秦岭终南山深处一声轰隆,点燃了这座旷世巨隧工程的“第一炮”。自此之后6年,数万隧道建设者们争分夺秒,为按期把这座特长隧道建成一流世界级工程,夜以继日地鏖战在秦岭腹地。
6年过去了,建设者们不但提前2年完成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设任务,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我国乃至世界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历史纪录。
纪录一: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总投资31.93亿元,为上下行双洞双车道,单洞全长18.02公里,双洞36.4公里,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目前世界上单洞最长的公路隧道为挪威莱尔多公路隧道,长24.51公里。莱尔多公路隧道虽然历程居世界第一,但其为单洞双向双车道普通公路隧道。
纪录二:自主建造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监理、自行管理,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
终南山公路隧道是一座超长的世界级山岭高速公路隧道,在修建此隧道前,在项目设计、施工、科研、运营管理等方面,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慎重决策,终南山隧道成立了由孙钧、王梦恕、郑颖人、钱七虎等4位院士组成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专家委员会,对重大设计项目和设计标准进行把关和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会议,分别对项目设计、施工、科研工作中重大技术难题问题进行了咨询研究,有效地解决了隧道通风、机电控制、防灾救援以及喷锚支护、人行横通道、行车横通道的设置等技术问题。
纪录三:拥有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竖井工程终南山隧道建设有目前世界口径最大、深度最高的竖井通风工程。隧道共设置三座通风竖井,最大井深661米,最大竖井直径达11.5米,竖井下方均设大型地下风机厂房,工程规模和通风控制理论属国内首创,世界罕见,隧道通风竖井被形象地形容为地球上最大的“烟囱”。
纪录四:拥有目前世界高速公路隧道最完备的监控技术终南山隧道每125米设置一台视频监控摄像机,两洞共有摄像机288台,是世界上高速公路摄像机安装最密集的路段。每250米设置一台视频事件检测器和火灾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采用双系统全方位自动跟踪监控,并根据事件类型提供最有效的救援方案;设计水平世界领先,许多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
纪录五:拥有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隧道最先进的特殊灯光带为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终南山隧道设置有不同的灯光和图案变化,可以将特长隧道演化成几个短隧道,从而消除驾驶员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为亚洲首创。
纪录六:首次创造性提出策略管理理论终南山隧道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策略管理理论,并运用了首套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在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理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火灾、交通事故、养护等方面发生事件进行自动监测和管理,只要发生一个事件,策略自动生成软件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的策略程序进行全方位联动指导,保证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既要创造世界纪录,又要保证工程质量,保证随后整个隧道的的运营安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也“独树一帜”,诸多高新技术在在设计、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创新一:长隧短打目前,我国隧道开挖普遍采取人工钻爆法,国外采用TBM法或人工钻爆法。一般都采取两头掘进,导洞出渣来进行开挖。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利用已经贯通的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H型平导施工,将18公里隧道分为四段分别由四个单位同时施工。利用铁路Ⅱ线平导修建18公里公路隧道,与不利用平导相比,节省投资约3.54亿元,缩短建设周期2.5年,并利用铁路隧道已查明的地质资料,现有的建设队伍、临建设施,就地施工,长洞短打,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创新二:特大竖井通风工程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技术采用三竖井纵向分段式通风技术方案,这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营、高效通畅的关键。目前,国内、国外均无深埋大直径通风竖井技术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组的技术支持下,广泛研究了国内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和成果,在结合铁道、煤炭、矿山、冶金等行业的技术成果和国内外知名风机供应商的技术指标后,在多种竖井方案比选的基础上,最终选用了可靠、经济和实用的纵向通风方式。其竖井的工程规模和通风控制理论属国内首创。
创新三:特殊灯光带,改善驾驶人员视觉为了减轻特长隧道的行车单调,缓解驾驶员的疲劳,保证行车安全,特意在每个隧道内每隔约5公里左右设计一处特殊灯光段,每个隧道设三处,净宽10.5米渐变至20.9米,净高7.6米渐变至11.9米,长150米。通过不同的灯光变化、图案的变化将特长隧道分为几个短隧道,调节驾驶员情绪。其设计在亚洲公路隧道首创,在世界高速公路隧道为首创。
创新四: 造地300亩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所经过的国家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中草药资源宝库和国家一、二级动物保护区及陕西省西安市重要生活用水水源地。
为使隧道工程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选线过程中,共研究了不同高程、不同长度共5个长隧道方案的比选,同时重点对由9公里到18公里方案进行论证,加强水文地质和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勘察工作。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措施,力求避开国家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利用已建成的铁路隧道平行导洞及相关施工设施作为公路隧道施工组织的重要支撑;从节约投资,缩短工期,降低建设风险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选后,决定采用了18.02公里的长隧道方案。使进口的高程降低在海拔900米以下,出口控制在海拔1000米左右高程,正常地下涌水控制在2万立方米/昼夜以内。
这种设计解决了秦岭山区降雪结冰等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使西柞公路成为全天候运输通道。公路越岭高程降低到1000米以下,极大地改善了雨雪气候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减轻了山区修建公路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保护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设计了对施工废水、废碴处理办法和防护措施,并给山区农民造地近300亩。
创新五:安全监控安全控制技术涉及防灾救援、照明、监控、供配电、消防等多专业知识,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设计、科研、咨询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终南山隧道已完成了全部专项课题论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部分成果已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其综合研究成果和系统设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
小资料: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简介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北段,穿越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后,止于商州市柞水县营盘镇,接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岭南段。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总投资31.93亿元。是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示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世界双洞最长、技术标准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具有国际领先的防灾救援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运营服务系统。
建设大事记 --历经六载 征服天险
■2001年2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陕西省政府立项
■2002年1月,国家计委(即后来的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2002年3月,东线隧道开工建设
■2004年12月,双洞全线贯通
■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