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所有建筑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加大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山东省再次将建筑节能提高到政府工作目标上来,这表明建筑节能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的重点。建筑节能新形势下的使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 。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我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所以,推进建筑节能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针对建筑节能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尤其是2008年以来,各地出台的建筑强装令让建筑的节能找到了捷径。建筑节能必须“开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建筑节能不能只在“节流”上下功夫,“开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比如说太阳能在建筑当中的应用,地热(水)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等都成为建筑节能的新方式,同时为建筑节能找到新能源。
以山东为例,自2007年“百万阳光屋顶计划”实施以来,太阳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太阳能推广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太阳能开发利用总量相当于175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37万吨。09年全省建筑节能被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新建建筑12层以下的安装太阳能并在全省推广开来。当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电、核能等产业被视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并艰难推广时,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已经默默地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节能减排事业贡献了二十年。
通过二十多年的商业模式,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成为民间普及率最高的新能源产业,已经从城市普及到了广大农村,从家庭单机发展到了公共场馆的大型热水工程。一排排太阳能热水器成了中国屋顶上的一大特色,正是这些附着在建筑物上的机器,为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创新性结合为了让太阳能与建筑完美结合,推动中国节能减排的进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家”力诺瑞特率先提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概念,并通过引进德国领先技术以及自主创新的CPC中高温集热器,掌握了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核心技术,并在国内外完成了1000余个样板工程,大大推动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快速发展。
力诺瑞特针对建筑供热空调系统常规能源消耗高、用能污染严重等现状,着重研发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创了建筑供热空调节能减排新途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也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本项目创造性的研发了新型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和渗透型空气集热技术与装置;攻克了地源热泵地热换热器传热分析及其设计的国际技术难题;研发了深层岩土热物性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发明了高性能回填材料;将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及常规能源高效结合,形成了适合各类建筑使用的供热空调技术体系,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开拓引领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应用技术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掀起新一轮建筑节能风暴打下基础。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低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随着国家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日臻成熟,加上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结合在建筑中的综合应用,建筑节能以及实现低碳生活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