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上海富春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国标创业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2-13  来源:富春控股集团  作者:总裁办供稿
核心提示:上海富春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国标创业纪实
踌躇满志闯荡上海滩
  1992年那个不平凡的春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后,做出了开发上海浦东新区的战略决策。也就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张国标作为浙江省最早“走出去”的一批人离开富春江畔,出任富阳市经济建设集团副总经理,被派往上海筹建上海富春建业公司。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积累。1960年生于浙江富阳的他,是喝富春江水长大的。当他1976年高中毕业时因无高考可言,只好进了一家乡镇建筑公司做木工,一年后入伍,进入装甲兵某部。在南京的4年军旅生涯,刻苦的学习,严格的训练,生活的磨练,使张国标具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七尺男儿的宽广胸襟。

  1982年,当他退伍回到家乡时,一种改变生活现状的强烈欲望时时触动着他的心,他下决心从知识和社会实践中吸取力量。自张国标进富阳建筑公司担任材料员后,书本一直没有离开过他。别人一有空去看电影、打牌,而他却躲进工棚,有时干脆请师傅把门反锁上,一个人在里面开始啃结构力学、建筑学、工程预决算、建筑施工和材料学等方面的书籍。工地上的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成了张国标最好的老师。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10个春秋过去了,他从材料员到业务科长、技术科长、生产科长、副总经理,在实践中他终于成为建材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

  张国标知道富春江汇入东海,他向往到更大的天地中去搏击风浪。

  进上海,对于张国标这个“不安分”的富阳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他认为搞商贸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机会更多,对个人来说也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当他带着三、四个人来到浦东新区时,满目芦苇沼泽,无场地、无资金、无市场、无人才、厂址在哪儿?要经营什么?他们一片茫然。经过调研,他觉得浦东的道路建设和维护有商机,可利用浙江家乡丰富的砂石、水泥资源参与建设。于是他们向上海市政浦东公务所材料站租用了一间12平方米的临江房子,做起了砖、砂、石、水泥的贸易。

靠诚信赢得建材基地品牌

  张国标他们的事业是从最繁杂的砂石起步的。那段时间他们最忙最累,经常干到星辰满天仍不能休息。他们要准确掌握施工单位的需求信息,要落实资源,要审批计划,要组织运输。张国标他们用自己周密细致的工作,保证了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他们租用了仓库,及时调整供货量和供货品种,工地用什么,就送什么。周到良好的服务,使他们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信誉。浦东新区修的第一条路——源深路,所用的砂子、石子全部由富春公司提供。以后的张扬路、共和新路高架、同三国道、北郊高速……都有富春人的贡献。不久,富春公司拿到了“上海市浦东市政建设材料基地”的牌子。这块牌子成为无形资产,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浦东建设的全面铺开,公司的业务越来越火,经营场所的扩大已迫在眉睫。张国标认为,公司的业务离不开黄浦江,还必须在江边有库房。他很快看准了刚修好的杨浦大桥下面5000平方米左右的闲置地。而市商储公司每年租金就要180万元。他第一次想到了贷款。浦东交通银行考虑到富春公司合作单位市政工程的可靠和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公司的诚信度,首批贷给“富春”100万元。随后,张国标又多方筹措资金购置设备,修建了厂房。经营场所的扩大和企业形象的改变,使公司业务量成倍增长。销售砂石由1992年的2万-3万吨,1993年的10万吨,到1994年、1995年的60万-70万吨,1997年则达到100多万吨,仅此一项业务公司年获利润就达100多万元。滔滔黄浦江给富春公司带来财富,靠着沿江码头,靠着对砂石、水泥等筑路材料有组织的采购和集散,企业一天天成长壮大起来。

低成本扩张   形成产业链

  富春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停留在砂石等基础建筑材料的经销上,1994年以后,张国标看到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要求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带来的商机,决定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他果断从交行贷款500万元,在川阳河岸租用场地,从山东购进设备,从韩国买回搅拌车……紧锣密鼓,搅拌站开张了。不久,却赶上了建设低潮,由于用货量减少和选址不当,搅拌站出现了亏损。

  面对困难和一些人的冷言冷语,张国标没有退缩,他坚信建设的高潮还会到来,而当务之急是解决选址问题。他梦想着在黄浦江东岸有属于自己产权的土地和码头。他认为岸线可以搞多种经营,实现产业互补。

  建造黄浦江岸码头,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整整两年半时间,从报批到建设,经过环保、消防、海运、航道、港务、城建、规划等市、新区各有关部门的考查、论证、认可和批准,这一服务浦东的项目终于得到行政审批。1997年5月,张国标带领富春公司职工开始在浦东新区三林镇临江村周家宅的黄浦江东岸一段120米长满芦苇沼泽的岸线上建设自己的码头和陆域生产基地。

  当时国家控制建设规模,钢材、水泥价格很低,基地办公楼、厂房建设的成本也低,设备也购置二手的,买来再进行改造。张国标还动脑筋先租后买了两个旧浮码头。就这样,企业尽快完成了低成本扩张。1998年企业改制,张国标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富春公司情有独钟,多方筹措资金买断了国有产权,自己出任董事长。改制后,企业决策运行更加灵活,公司将周家宅沿江的岸线又扩展了200多米,现在厂区占地10万平方米,拥有2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

  如何利用基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岸线码头、砂石、水泥、砼搅拌站等形成产业链,张国标又开始了企业新一轮发展的筹划。经过市场调研,他选准了水泥制品管桩项目。2000年筹建PHC管桩生产线,当年就见到成效。到现在分两期建成PHC离心管桩生产线共6条,年产量达200万米。围绕生产管桩材料,公司在浙江富阳又取得了二氧化硅矿山开采权,新建了特种钢生产厂,形成PHC管桩产业链。

  近几年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参与上海市政工程建设等项目近30项,到目前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达120万立方米,散装水泥中转站的新建4个筒仓最近投产,年中转量达60万吨;干粉砂浆年产量50万吨,码头年装卸能力达450万吨。他们靠规模经营创造出规模效益,年销售额近6亿元。
给公司体制动手术走现代企业之路

  富春建业在发展中壮大,已有数亿元的固定资产,500多名职工。公司下属置业、水泥、建材、混凝土、运输、钢铁、纳米等分公司。家大业大,如何管理?张国标近年来加强了这方面的学习和考察。他带班子成员到日本大企业学习,请来“海尔”的同志为中层以上干部讲课。公司必须向“权责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去年初他就开始了组建集团公司的前期准备。2003年初完成了对下属公司的整合,2003年4月份已获得市工商局批准。

  集团公司的成立顺利实现了公司决策运行和操作运行的分离。集团公司成为决策中心、投资中心、监督中心和支持保障中心。而操作层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班子成员按条线专业分工,分公司进行集约化管理,公司对一线二线生产进行承包制改革,各岗位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同时引进激励竞争和风险机制,从总经理、中层干部和一般员工全部通过人才市场招聘。

  这家民营企业注重党、工、团组级建设,学习海尔MBA教程,培育企业文化。他们对各岗位职工进行有计划培训,成立青年俱乐部,发挥和展示个人特长,请上海市子牛公司对企业形象进行设计。他们还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纳入规范的现代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了“精以敬业,诚以待人”的集团精神。不久前,张国标又请来证券公司帮助策划,准备对下属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集团公司也积极为上市创造条件。他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

打岸线牌立长三角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民营企业的鼓励,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浙江省领导对接轨长三角的号召……这些都触动了张国标对富春建业长远发展战略的思考。

  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浙江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以占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

  张国标看到了长三角的商机,依托10多年来公司在上海形成的人力、信息、技术、资本和管理几大优势,公司决定对浙江和江苏的一些沿河、沿江地带投资,形成长三角江、海、河联动模式,经过3至5年的努力,争取年产值达到50个亿。

  机会终于来了,今年2月《杭州港余杭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经省交通厅会同省计委批准实施。张国标董事长毅然决定出巨资参与杭州余杭港区的建设。公司将建设杭州崇贤港物流及新型建材工业生产园区,该园区位于京杭运河侧岸的余杭段岸线上,占地面积126公顷,总投资约1.5亿美元,建成上海建材工业生产园区,主要包括三大集群化生产基地,即热能中心及物流基地;房屋基础建材制品及构件基地;桥梁、轨道等路政交通材料基地。

  这些投资项目已经得到有关地方政府的批准。去年10月以来,日本、德国、芬兰、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的一些著名建材制品公司和国内一些公司已经来沪与富春建业洽谈合作事宜。

  把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是张国标董事长和富春控股集团坚定不移的追求目标。因为他认为只有企业强大了,才能对得住“天”、“地”,“天”即为国家缴纳更多的税金,“地”即让公司的员工获取更多的利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让中国知道富春,让世界知道富春,富春人正在为之奋斗。

  富春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2年,富春被评为上海三林龙虎榜优秀企业。2003年3月,张国标被选为浦东区人大代表。2005年,又荣获上海市浦东三林建设发展成就奖、浙江省回乡投资模范浙商等荣誉称号。

  张国标把“成就自我,服务顾客,回报社会”确定为集团的使命,这正是他个人价值取向的表达。在浦东三林镇传颂着他帮助白血病人的故事;在富阳家乡,人们讲述着他为村里铺马路、通自来水、建老年公寓、慰问老人过节的佳话;在他当过兵的连队,战士们抗洪归来,得到一位老兵的慰问品……当了大老板的张国标时刻想念着养育他的人民群众。

  从富春江到黄浦江,从黄浦江到东海,从东海到太平洋,我们希望富春控股集团驶向世界经济的海洋中展开更大的作为。

致富不忘父老乡亲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很多民营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企业家怎样使用手中的钱,却体现了个人不同的胸怀。上海富春集团董事长张国标致富不忘父老乡亲,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六年前,富春公司邻近的临江村村民周国云,因女儿突患白血病陷入了困境。巨额的医疗费令夫妻双双无业的周国云一家一筹莫展,面临年仅22岁的女儿无法及时接受应有治疗的残酷现实,全家人痛苦万分,然而却也只能终日以泪洗面,因为村里的补助与实际治疗费相比,如同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此事传到了张国标耳中,张国标首先想到是自己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附近乡亲们的支持,乡亲有难,自己自然责无旁贷。于是张国标立即赶到周家探望,不仅安排周国云进了富春公司工作,每月还支付给周妻400元,用作对其女儿的护理费,此事至今已整整坚持了六年。在这期间,周女儿看病需要用车时,张国标还及时提供小车安排接送,每年年终还不忘送上红包和实物以示关怀,着实令人动容。张国标对一个困难的家庭雪中送炭,送上的是一个帮困热心人的一片火热之心!这个本来绝望无依的家庭在张国标的善举下顺利度过了难关,如今,周女的病情稳定,一家人都非常高兴,整个家庭里常常洋溢着欢声笑语。

  临江村的老龄委也难以忘记张国标对村内老人们的关怀备至。近五年来,每当中秋、重阳节来临,张国标总不忘拨款数万元给村老龄委,作为送给与富春公司最相近的临江村周家宅、王梦宅约320户居民的慰问金和活动经费,至今累计已达70万元之多。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富春集团公司的今天;没有父老乡亲的支持,也没有我张国标的今天。” 张国标一直感激于社会,感恩于百姓,并且始终言行一致。不仅对与企业相邻的临江村如此,对自己的家乡浙江富阳小村庄,他也是常常挂念在心。从2001年至今,每逢中秋、春节,张国标总不忘给富阳全村近40位6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上400元节日慰问金,至今总计已达15.6万元。当他几次回家乡,发现家乡百姓有困难时,他总是深感有责任为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03年,他看到乡亲们吃自来水很困难,于是个人出资15万元,为家乡百姓修建了供水设施,使富阳家乡小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目睹交通落后的家乡百姓们出行不便,张国标深知“要致富,先修路”,于是又自掏腰包10万元,为家乡修筑了宽敞的道路。每当看到乡亲们绽开欢欣的笑容,张国标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扶贫帮困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张国标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句话,并且还常用这句话来教育自己的员工。

  身为浦东新区第二届人大代表,张国标用自己宽广的心胸,谱写了一位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父老乡亲、守业不忘扶贫帮困的感人篇章。

十五载栉风沐雨  成就富春控股品牌

  2006年10月16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富春建业集团正式更名为富春控股集团。这支在风雨中历练了近十五年的建材产业的领头羊,如今又迎来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富春控股集团的前身是上海富春建业集团。1992年,以张国标董事长为代表的第一代富春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奋发图强,建立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实体——上海浦东富春贸易公司。在随后的几年中,富春人从砖、石、沙的转手贸易起步,到杨浦大桥下建起第一个建材生产基地,再到1997年在浦东三林黄浦江畔的一片芦苇沼泽地上建起一座现代的港口泊位码头和标准厂房。2003年,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成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事业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成立后,董事长张国标高瞻远瞩,及时转变经营思路,奏响了向大江大海进军的序曲,将主营业务从原有建材产业逐步转向以港口物流、地产开发及新型建材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多角化经营,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把握这一发展契机,富春控股集团应运而生。这是富春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并通过采用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而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这必将载入富春史册!富春控股集团将以此加大产业领域的拓展力度,提高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为集团从自有资产经营逐步向资本市场经营管理过渡夯实了基础。

  董事长张国标表示,富春控股将在管理体制、方式和经营手段上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使富春真正成为行业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控股企业集团。

相关链接:
富春控股集团简介:
  富春控股集团创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一家在港口物流、建材工业、地产开发三大产业领域领先的集团化企业,富春控股集团正依托其“产品集成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港口物流、建材工业和地产开发领域的产业帝国。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上海良好的投资环境,迎合长三角建设的需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经过十四年的努力发展,成功的实现了由单一产业模式向多元产业模式发展的转型。目前集分别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设上海港基地、杭州港基地、嘉兴港基地和舟山港基地。

上海港基地

  上海港基地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黄浦江码头岸线350余米和五千吨级泊位码头两座,同时上海港基地又是集结构建材、PHC管桩、功能建材、新型墙材、水泥制品及钢铁制品为一体的集群化建材产业园区,港口同时又成为产业园区的中转码头。

杭州港基地
  杭州港作为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在华东地区大交通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富春控股集团斥巨资兴建的大型港口物流园区和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已经成为杭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地占地面积为135公顷,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港口、物流、加工、配送设施,能够提供集装箱、钢材、石油、煤炭、建设物资及其它生产资料所需的件杂货和散货的装卸、仓储、分驳等综合物流业务,它将成为众多商家与浙江经济的联结纽带。

嘉兴港基地
  嘉兴港基地位于浙江省嘉兴港乍浦港区三期工程建设区。乍浦港区是长三角港口群中唯一位于杭州湾北岸,毗邻杭州湾大桥,处于宁波和上海两大港之间的中型海港。
  作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中转枢纽,嘉兴港基地配备了完善的港口、堆场和配送设施,为客户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该基地已成为一个服务杭嘉湖绍,辐射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具备物流、仓储、装卸等系统化、一体化功能,年货品吞吐量达800万吨的煤炭物流中转基地。极大的吸引了江浙沪三地客商关注的目光及投资的热情。

舟山港基地
  位于舟山港老塘山港区外钓岛作业区。舟山港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江浙和长江流域诸省的海上门户。港口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优越的建港自然条件,可建码头岸线有1538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0米的深水岸线183.2公里;水深大于2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为82.8公里。外钓岛作业区位于舟山岛西侧,其东侧与舟山本岛的老塘山港相邻,东望册子岛和金塘岛,水域开阔,深水逼岸,泊稳条件良好。
  舟山港基地外钓岛作业区将新建3座30万吨油码头,1座10万吨级油码头,200万吨原油储存中转设施及能源加工生产基地。依托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舟山港基地将成为世界上较大的油品储运中转基地,有助于加强舟山港油品码头规划及建设,进一步优化舟山港口功能,集聚优势,更好地为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服务。

  四大港口基地的设立,使富春控股集团由单一的产业模式,发展成为以港口及临港工业为核心的,集研发、生产、服务、物流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

  依托上海、杭州、嘉兴、舟山四大港口基地,结合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富春控股集团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布点长三角,内河、长江、外海水系相连,港口网络互动的物流格局,把产品集成化与产业集群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最大程度的降低客户的运作成本。

  依托港口优势,富春人的创新梦想将永不停息,在实现自有生产目标的同时,为客户创造最优质的服务环境,最终实现双赢、多赢、互动的良好格局,从而实现持续的成长与进步。
富春控股集团将始终坚持以“客户满意、员工受益、精诚与环保同行”为企业宗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早日实现集团的国际化策略,插上腾飞的翅膀!

张国标董事长担任的社会职务: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代表
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副会长
国家混凝土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上海市市政工程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商会常务副会长

获得奖项:
02年度被评为上海市A类纳税信用单位
02 - 04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龙虎榜优秀企业奖
04 – 05年度被评为受合同重信用企业
05年度荣获浦东新区三林建设发展成就奖、浙江省回乡投资模范浙商等荣誉称号
06年度获上海市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证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