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发布了2011年年度报告。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38亿元,同比增长了4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75亿元,同比增长了87.79%,EPS为1.31元。其中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了15.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1.7亿元,同比负增长了68.1%,EPS为0.19元。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水泥价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四季度盈利水平同比下滑
公司2011年盈利增长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水泥业务的价格和销量的增长。公司2011年水泥熟料销量为4228万吨,同比增长了21.63%。2011年水泥销售综合均价为275.22元/吨,较2010年222.14元/吨上涨了53.08元/吨,但综合成本也有所增加,由2010年的173.99元/吨上升到199.80元/吨,公司水泥业务的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提高了5.73个百分点。吨毛利达到了75.42元/吨,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7.28元/吨。
四季度公司毛利率大幅下滑,主要由于水泥价格下降。公司四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4.36%,同比下滑了8.18个百分点,环比三季度下滑了4.1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四季度货币政策紧缩和基建项目停建缓建的影响,公司水泥价格(税前)逐月回落,由最高点的310元/吨下滑至285元/吨。
2、华中地区景气度依然保持在高位, 西南地区供给压力犹存
华中地区目前供需基本平衡,并且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亚东水泥、京兰水泥、世纪新峰水泥为主的竞争格局,前5家几乎占据了湖北省80%的市场份额,协同效应明显。但是湖北省由于处于长江中游地带,因此水利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来自于长江上下游省份的水泥进入本土的压力较大。在上游重庆地区,有东方希望的3条5000t/d的生产线将于今年投产,下游安徽有铜陵海螺12000t/d等水泥生产线投产,因此上下游省份的低价熟料对湖北省的冲击较大,只有上下游协同停窑或者加大对湖北省粉磨站的控制才能抵御外来低价熟料的压力。
由于西南地区的水泥集中度低于其他地区,区域的竞争态势较为激烈,价格短期难以上行,持续的低价使得一些中小型水泥企业已经处在亏损的边缘,这种没有龙头企业、行业利润较低加之产能依旧处于散漫状态的地区,成为了大型水泥集团并购的最热门的区域。其中中国建材已开始复制南方水泥成功的模式,组建了西南水泥,收购兼并了四川川煤集团下的广元卢家坝水泥和剑门水泥厂等企业,海螺水泥收购了贵州瑞安水泥和云南壮乡水泥,随着大企业的并购整合,西南地区的水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企业对该地区水泥价格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3、公司加大外延式扩张,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
公司近几年水泥产能快速扩张,由2008年的3850万吨一跃至2011年的6115万吨,目前公司在湖南冷水江还有一条5000t/d的生产线将于今年投产,另外一条2500t/d的生产线于2011年底在湖南张家界桑植县奠基。华新水泥还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与华新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戈德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与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厂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有一条与2500t/d的水泥生产线在塔吉克斯坦亚湾市建设,公司占有38.25%的股权。生产建设完成后,公司的产能将达到6700万吨。
投资建议:
明年公司计划资本开支约为39亿,主要投入到(1)、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项目(2)、拟收购少数股东权益的股权(3)、实施若干并购项目(4)环保业务投入的加大。我们预计公司12/13/14年的净利润为1003/1144/1403百万元,摊薄后的EPS为1.07/1.34/1.51元,目前14.77股价对应2012年的PE为13.8倍,我们认为估值基本合理,给予“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