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3水泥领军企业突起的水泥行业影响力掠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  两年前,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就明确地指出:中国到了大企业生成并引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三年来的数据证实了这个说法。
  两年前,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就明确地指出:中国到了大企业生成并引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三年来的数据证实了这个说法。

2011年,中国大陆和香港共有61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12年,这一数字增长到72家;2013年,更是有95家企业进入榜单,中国建材工业板块中的中国建材集团更是三度上榜,居全球建材企业第二位。

自1995年中国3家企业入围榜单以来,18年间,中国上榜企业增长30多倍,榜单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能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第一大国。

这些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组合,而是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已经到了大企业时代。作为建材行业的最大分支,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如果在30年前,有人说中国的水泥工业一定可以引领世界,大家恐怕会一笑了之,而今天,这一愿景已不再遥远。

纵观我国水泥行业的发展轨迹,每一次改变历史的转折点,都始于大企业集团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瓶颈时期展开的大手笔运作,其中,有资金投入,有设备创新,也有人才培育、技术研发和资源共享等等。

如今,我国水泥工业正处在超越与引领世界的关键时期。然而,在骄傲与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水泥产业化解过剩和结构调整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在大企业时代的必然趋势之下,率先承担这些重任,并第一时间振臂高呼、冲锋一线的冲锋军,非领军企业莫属。这既是每一个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使命,也是每一个行业都必须依托、团结和信任的领袖与先锋。领军企业的作为与带动力,将直接关乎每一个行业的未来命运和地位,是每一个行业得以蓬勃兴旺、良性发展的旗帜和榜样。

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产能日益过剩和雾霾引发环境危机的双重打击,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几多波澜,曾经让这个行业成千上百的企业经营者心怀忐忑、焦虑与惶恐,他们渴望看到前方赫然竖立的旗帜和走在前面引路的先锋队伍。

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面对着荆棘与陡坡,水泥行业、各方企业和地域市场,必须有一股力量去冲破瓶颈、铲除荆棘、播撒希望,这股力量正是来自于这个行业里的众多水泥上市公司和大集团企业,他们,顶住了压力,时刻保持清醒,积极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披荆斩棘,与来自政府、行业的有识之士,共同为行业树立标杆和典范,带给行业更多的启发,带给市场更大的希望,带给企业更多的动力。

是的,行业需要他们,社会需要他们,从2013跨越到2014,中国水泥领军企业的行业影响力正在全面突起。
面对重托,他们全心投入

2013年11月20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西宾馆召开。会议在简朴而热烈的气氛中完成了各项既定议程,选举产生新一届的39位会长领导团队,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建材工业新鲜血液的涌入,新老面孔在一个舞台上汇聚、交融,仿似用无形的言语抒发着一个行业传承的意义和创新的勇气。

什么是传承和创新?此次换届会上的一个新举措给了全行业响当当的重要讯号,那就是在大会上新设的“执行副会长”一职,可谓前无古人的一项重大举措,因为,担任这一全新职务的全部是来自水泥行业赫赫有名的领军企业董事长。他们分别是: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中材集团董事长刘志江、金隅集团董事长蒋卫平、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

一个行业协会增设了新职务,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因为在其背后,人们越发看到了正在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企业经营者与行业领导者在同一个十字路口上,真正达成共识,拧成一股绳,共同救行业于水火、率行业共兴旺。这也意味着,传统水泥行业的大企业时代真正到来,从那一刻起,越来越多的领军企业将站在更高、更广的行业平台上,带领全行业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为更好地履行“引领、协调、服务”职责,加快促进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每位执行副会长从上任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各自的责任和工作重担,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全新的角色中去,因为,他们将从2014年正式开始全新的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2014年,建材联合会成立的遏制化解产能和行业经济运行工作组、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组、标准与政策创新研究工作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工作组4个工作组将全方位展开工作,4位执行副会长将和30名不驻会副会长兵分四路,组成4个工作组的重要成员,这4为执行副会长分别担任各工作组组长。这些小组将会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由组长单位牵头,定期或适时组织活动、开展具体工作程序,研讨进展情况。

此举在我国建材工业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开天辟地、万众瞩目的行业影响力,在会上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对全行业来说,是一个福音。在2014以及未来的若干年中,一个大企业时代开启水泥行业崭新容颜的新希望,将会成为全行业的期盼与祈望。此举饱含了惊喜和振奋,激发起责任与信心。这是领军企业全面参与到行业发展方方面面的实质性一步。也足以说明,大企业集团的行业影响力日益加强,他们将为整个建材工业勾画出全新布局和改革创新的方向。

事实上,之所以中国水泥行业的大企业时代在2013年有这样一次突破性的爆发,正因为中国水泥大型企业的崛起之路,在为大企业时代的来临做足了准备,水泥领军企业扛起行业发展重担,绝不是从2013年才开始,而是在若干年的实践和摸索中,逐步形成的大气候和必然趋势。

回望这些年我国水泥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央企市营”、中材集团的“走出去”,还是海螺水泥的“T型战略”,以及金隅集团“城市净化器”的转型轨迹,无不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榜样,无不积极带动着中国水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速度。

当然,我国水泥行业的大企业集团远不止这4家。在几十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全行业或各区域中响当当的旗帜,冀东、山水、华新、华润、台泥、青松建化、亚泰、同力……他们早已在这些年中,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之中,起到了全行业或各区域的领军作用和行业带动性。

在联合会倡导并牵头开展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研发与创新的战略部署中,这些领军企业的中坚力量更被纳入成功突围的主导队伍之中,承担着技术创新、行业协同等引导、协调、研发的具体工作。

作为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与创新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刘志江对此非常有发言权。

他说,领军企业的目标永远是创新,即便没有“第二代”的提出,像中材集团这样的领军企业,也是要向着节能减排、协同处置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开拓。

未来,有了4家执行副会长单位的带领,以及越来越多的领军企业领导人的参与,这些大企业集团势必会形成一股强劲力量,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他们所迈出的每一小步,或许将带动行业发展的一大步。
面对危机,他们勇扛大旗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领军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案例举不胜举,不仅是水泥行业,任何行业需要发展和变革的时候,都一定会有领军企业率先扛起改革和创新的大旗,发挥一呼百应的领袖效应,并永远走在道路的前方,为后来者披荆斩棘,这既是领军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享受更多来自行业与社会的尊崇与荣耀。

如今,我国水泥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未来,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也将更加艰巨。对水泥行业来说,传统地淘汰落后产能指标已基本完成,新的产能过剩问题摆在了眼前。那就是新型干法水泥在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同样出现了过剩情况,这甚至成为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如何化解这部分产能过剩,则成为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挥骨干和领军企业的作用,是化解当下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利器和不可替代的力量,这是众多政府人士、行业人士在新年前夕所发出的一致的呼声。

去年10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研究出台促进企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推动优强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支持和培育优强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和自律能力。

前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曾告诉记者,“黄金十年”为中国水泥工业创造的最大财富之一,就是培育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这些大企业集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技术装备、生产集中度、物流体系等各方面,都为调节和完善水泥市场机制铺垫出坚固的基石。

在他们看来,中国水泥行业始终拥有着良好的基础,如今,更有一支越发强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他们为调节和完善水泥市场机制将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前,记者了解到,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信部正研究制订2014-2015年淘汰计划,争取提前一年完成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在这一政策加码的过程中,兼并重组将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突破口。而上市公司和所有大集团企业有望成为主要载体。

其实,翻阅2013年水泥上市公司半年报便可见,“收购”、“并购”、“合股”、“注资”、“入股”等用语已屡见不鲜。这意味着,随着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深入,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有能力主导重组,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不难发现,要想促使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就要先从大水泥企业入手。这不仅因为大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也因为他们拥有着更高远的思想、更敏锐的眼界、更重大的责任和更艰巨的任务。如果他们能率先进入结构调整的“实验室”,将更大程度推动整个产业的共生多赢,这一定是化解过剩矛盾,带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在行业发展遇到拐点的转型时期,这些领军企业理应站出来完成水泥工业交给的历史使命。对整个行业来说,也将通过他们的兼并重组,发挥其行业影响力和带动效应,使得领军企业在创造良性市场竞争格局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完成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引导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面对雾霾 他们责无旁贷

2013年的水泥市场经历了先低后高的起伏,期间除了对水泥产能过剩和水泥企业股市行情的备受关注外,由于雾霾的影响,水泥业的环保动态也始终牵动着我们的视线。

“在治理大气污染的问题上必须痛下决心。”宋志平近日表示,“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空气净化和环境治理,关键是决心和行动。如果我们痛下决心,如果我们果敢行动,通过3到5年的时间也许可以改变现在的状况。

蒋卫平也曾说过,水泥行业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一个朝阳产业,当水泥变成全社会都离不开的产品的时候,说明水泥产业的转型已取得成功。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水泥工业正在进行的绿色化变革。这也足以说明,水泥企业,尤其是大型水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巨大,一方面表现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带头遏制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消纳工业与城市生活垃圾等循环经济的发展大业之中。

去年12月27日,水泥行业史上最严的环保新标准正式出台。环保部日前发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的发布意在通过提升对水泥行业及各个水泥企业的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

在整个新标准的执行下,2014年行业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兼并重组机会,中小企业将感受到更大的生存压力。

由于新标对环保要求的大幅提高,水泥企业环保投资和运行成本将明显增加。据测算,水泥企业除尘、脱硝等环保投资比例将达到10%至12%,环保设施运行将增加水泥吨成本约12至15元。

据分析人士预计,2014年,中小水泥企业及无窑粉磨企业将会感受到生存压力,而行业龙头企业凭借成本、技术优势有望获得更多兼并重组机会,进而促进行业产业升级、集中度提高。

事实上,在此新标准实施之前的数年间,这些领军企业已经为水泥发展的未来绿色化产业之路做好了准备。

在铜陵海螺水泥厂的六楼有个咖啡吧,你可以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像欣赏刘谦的魔术一样,见证城市生活垃圾变成可燃气体的奇迹。而在这个魔法般的变化中,不仅闻不到垃圾异味,不会影响到品咖啡的心情,而且可燃气体还可循环再利用。

这是国内首个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自2010年4月10日正式建成并成功点火投运,至今已稳定运行三年多。

2013年年底,被誉为北京经济界“奥斯卡”评选的2013年第六届北京影响力大奖揭晓。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膺传媒大奖——绿色生态大奖。这是北京“影响力”大奖举办6届以来,首次开创“绿色生态大奖”,也是唯一一个建材企业获此殊荣。

多年以来,金隅集团在绿色环保方面的创新实践受到行业肯定,目前已具备处置20余万吨污泥、9600万吨飞灰及43类危险废弃物的资质和能力,并负责北京市90%左右危险废弃物处置工作。

行业内,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这些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企业不再考虑着水泥行业的环保事业,没有一家企业不再考虑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2013年,他们更是向环保发出有力冲击的关键一年。

在台泥董事长辜成允看来,2013年他带领企业,重点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加大力度进行环保创新,另一件是在环保的基础上,实现公司的盈利。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发,如今,台泥的“碳捕捉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研究推广价值和共赢空间。

他们深知,只有以自身大企业的行动力和影响力带动整个行业,才会迎来水泥工业真正的绿色化进程。

30多年以来,每个上市公司都在水泥工业发展中留下不同印记。这些企业之所以被称为“榜样”,被称为“领军”,最值得称道的绝不是他们业绩表上的数据,或者是一大串的响亮名号,而是他们积极面对行业转型、面对社会责任长期以来的坚守。这份坚守,可以让他们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不迷失方向,更能够帮助他们在领跑优势中保持清醒。

未来,这些印记将会更加紧密地串联起来,站在全行业和全社会的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肩负起一个行业的愿景,而他们也只有依托行业的兴旺,才能更好地带领企业攀越更高山峰,走向国际巅峰舞台。

中国水泥大企业集团的行业影响力已全面突起,中国水泥引领世界水泥发展的时代将不再久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