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其业态进步与否关系到现代城市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更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
近日,某商品混凝土企业向本报反映,荆州市中心城区商品混凝土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行业间的恶性竞争等现象。
为此,记者通过走访部分企业,就城区商品混凝土行业情况进行了探访。
现状
需求不到供给1/3企业大部分生产线闲置
据某商品混凝土企业负责人介绍,建搅拌站初期,企业供给与市场需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然而随着城区陆续新增搅拌站,荆州市城区商品混凝土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据省散办最新统计口径(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240天)计算,荆州市中心城区现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10家,总设计生产能力为650万立方,另外还有4家正在筹建中。届时,14家搅拌站年设计生产能力将达1070万立方,而2013年中心城区商品混凝土需求量为198万立方,2014年预计需求量约300万立方左右。
“企业最初投产时,车辆都用不过来,而现在三分之二以上的车辆都闲置了。”该企业负责人说。
同时,记者采访另一家企业时,该企业的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有运输车辆42台,泵车9台,目前一半已闲置;同时,有3条每小时能产80方的生产线,现在也已停产2条。
随后,记者采访了第3家、第4家企业,他们均反映城区商品混凝土产能过剩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们公司有2条生产线,产能60万方,实际却生产不到20万方。”2011年投产的某搅拌站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刚进入市场,便感觉到了困难。”
影响
相互杀价低价倾销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商品混凝土也称为预拌混凝土,是指按工程施工要求的标准和配方,加入其它建筑材料和辅料,在混凝土搅拌厂(站)经集中计量拌制后,以商品的形式供应给建设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同时,商品混凝土具有“半成品”特点,交货时是塑性、流态状的半成品,随着混凝土入模,经过养护等,28天时间后,经过检验合格才能是最终成品。
作为特殊的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则需要即产即销,即必须在90分钟内浇注使用,否则就凝固报废,而且需要使用特殊车辆运送,运输半径不宜超过15公里。因此,受运距与地域等限制,商品混凝土只能在本地销售,其市场相对封闭而固定。
然而,因产能过剩,各搅拌站为了占领市场,相互杀价,采取低价倾销、垫资赊销等不当手段,平均销售价格远远低于市场指导价,近乎为生产成本,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也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全行业垫资达4.5亿元。而针对这一情况,一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不这样做,就没有市场了,宁愿低价、垫资也不能停产,否则,职工无法安置;另外,建站时的成本也已经投出去了。”
呼吁
加强行业监管控制企业规模
商品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关系建筑质量,更关系百姓安居乐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均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商品混凝土不同于其它行业,若任由其无序发展,易造成区域性产能过剩,将埋下隐患,影响不可小觑。
由于市场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行业间不免相互竞争,垫资、比单价等,最终变成恶性循环,企业账款回收难度加大。同时,超低价格必然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不排除有的企业因为超低价格出售而造成质量隐患,甚至是为了抢占市场而引发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
在采访中,该行业企业均呼吁,应加强行业监管,控制企业规模,避免企业投资失控,确保商品混凝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现在已经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若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新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建设投产,这将是雪上加霜,加剧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某业界人士如是说,投资者应更加理性地去分析市场,而非只着眼于短期利益。
链接
搅拌站为专业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
较施工现场搅拌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据了解,施工现场搅拌一般都是些临时性设施,条件较差,原材料质量难以控制,制备混凝土的搅拌机容量小且计量精度低,也没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质量很难满足混凝土具有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需要。
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一现状,由于搅拌站是一个专业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模式基本定型且比较单一,设备配置先进,不仅产量大、生产周期短;而且几率较为准确,搅拌较为均匀,生产工艺相对简洁、稳定,生产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质量相对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更稳定可靠,工程质量更有保障。
同时,由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设置在城市边缘地区,相对于施工现场搅拌的传统工艺减少了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也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居住环境。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工艺废渣和城市废弃物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方面将逐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