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建设和两型城市群布局,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要求在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在“3+5”城市群内,长株潭作为主体功能区将成为两型产业带的核心点,周边五市则将与长株潭实现产业对接,发展成为两型产业带的关键轴。以此为指导,城市群内的产业发展也将呈现明显的层次和梯度,有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联系。
作为两型建设重要参与者之一的企业,国际工程机械领先企业——中联重科根据市场规律,配合总体规划中的点轴互动,加快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构建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和内部结构,实现有机协调发展。
对于中联重科而言,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企业所在地的国际化,更不意味着企业基地要向大城市集中。相反,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的皮奥里亚市,人口不足40万,却丝毫不影响其连续多年登上世界工程机械第一名的宝座。
基于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联重科的产业布局体现出“两极”态势,一极是扎根在城镇,一极是触角渗透到全球。这种“两极”模式不仅给中联重科带来了可观的利益回报,更给中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样本,同时是中联重科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发展战略。
扎根城镇打造城市群经济动脉
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看来,中联重科作为肩负新型工业化使命的企业,服从、服务于全省两型建设大局,配合“3+5”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贯通城乡的工业带义不容辞。
随着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两型城市群的深入建设,若干条以“3+5”城市群为依托的工业带也将形成。尤其是在交通主干沿线,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岳阳、长株潭—娄底、长株潭—衡阳等若干条工业经济带,将位于“3+5”城市群之间的大量中间地带连接、打通,将点连成线,用线带动面,以新型工业化支撑经济繁荣,从而打造“3+5”城市群的工业动脉。自身拥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两型城市群,为中联重科加快推进“两极”战略提供了绝佳机遇。
为此,中联重科把根深扎在城镇,形成了一个独具中联特色的装备制造工业黄金走廊。
这条工业走廊从长沙一路向西,横穿4个地市、12个县(市、区)。长达267公里的沿线,平均每35公里就有一个园区,目前已成为3个地市、7个县(市、区)重要的工业企业和纳税主体。两型城市群思想指导下的“两极”战略,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为企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向小城镇下沉远比向大城市上迁更具有战略眼光。
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大都市的詹纯新发现,国外许多产业都集中在中小城镇。美国、德国的大企业大部分在小镇上,成为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撑,为中小城镇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
除了来自海外的启示外,詹纯新将中联重科在湖南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告诉笔者,产业进入城镇,农民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从而提升了素质、稳定了收入、降低了生活成本,并且能够安居乐业。与此同时,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了,用工实现了本地化,就地招工、就地培训,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稳定性。
詹纯新说,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成熟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带来新观念、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从而实现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这也是中联重科在工业走廊发展壮大过程中最大的体会。”
“成熟产业进入城镇,地方财政得到改善,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这是詹纯新说的话,时至今日,笔者仍记忆犹新。回顾在中联重科工业走廊上的受益城镇,这种造血功能体现出中联重科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思路,这种思路已然帮助它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崭露头角。
汉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比例近80%,2009年中联重科在汉寿建园之前,该县工业总产值仅4亿元,3年后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6.2亿元,城镇化率从5年前的23%提高到40%,农业大县已进入全省工业经济前四强。
放眼世界构建全球产业链
布局全球是中联重科“两极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中联重科多年来不断加大海外推进力度,全球资源掌控及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中联重科相继完成了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重组并购浦沅集团、收购意大利CIFA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
在诸多并购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2008年的那次世纪并购。当年,中联重科完成对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的收购,一跃成为世界混凝土机械的行业龙头。通过此次并购,中联重科有效整合了双方的全球资源,在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战略采购、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中联重科竞争优势凸显,CIFA品牌在欧洲、海湾、北非、南美等地区的客户忠诚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ZOOMLION品牌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客户认知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攀升,中联重科混凝土设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提高。
有了成功的海外实践做铺垫,中联重科国际化进程日渐加快:2011年6月,中联重科与德国JOST起重机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买断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2012年8月,中联重科首次海外建厂落子印度,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资建立塔式起重机业务基地;2012年10月,与意大利RIBA公司合资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2013年12月,收购全球干混砂浆设备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等。
凭借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中联重科有效推进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体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递进融合。目前,中联重科的海外业务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中东、南美、非洲,以及欧美、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逐步完善了企业的相关产业链。
通过不断的国际化,并结合自身在并购之路上的思考和实践,中联重科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和共舞。用詹纯新的话来说:“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出去’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且要融入全球的产业生态,做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来的世界级企业。”
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就要不断的本地化。除了本地化的产品之外,还要有本地化的营销网络、服务体系以及本地化的人才、资源等。
有专家预测,借助海外并购整合全球资源,中联重科实现了与发达市场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对接,并形成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有可能主导未来10年、20年的全球市场。
据悉,2014年,中联重科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目前,在欧美市场方面,如美国、德国,中联重科正在洽谈代理商,从中高端市场入手,逐步突破。同时,中联重科也正着力研发适应欧美市场的新产品。在新兴市场方面,中联重科高级总裁张建国表示,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蕴含巨大潜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表示看好。据张建国介绍,目前在印度,中联重科主要采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开拓市场。而在巴西,中联重科则正在组建工厂,预计明年完工,届时将实现设备的本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