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新年的钟声中渐渐走远,然而在中国混凝土网的外加剂之行中那些企业家的声影却一直无法忘怀,浓缩了整个行业2005年的悲喜,也凝聚了行业人深切关注的目光。
申立:那个飘雨的定格
走访上海申立建材,是一个飘雨的时节。这座位于上海浦东的一家村办起步的企业,销量在上海地区更是首屈一指。在今年参加了“全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交流会”后,申立也下定决心要升级其聚羧酸系列的产品。这个质朴的企业家不善言辞,但是带领上海申立建材从一个村办企业发展壮大必有其过人的魄力。然而在采访中途,马明元厂长时不时的接着电话,偶尔的皱眉也令记者深刻体会年关的应收帐款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目前的外加剂市场从最初的暴利营销发展成为目前的薄利多销,很多厂都无法生存下去,更有许多复配厂因为应收帐款的问题被迫关闭,而这些问题都是短时间无法根治的。2005年的风雨年关,中国外加剂企业在帐款拖欠中期待,2005年的中国外加剂企业,那个飘雨的定格......
吉龙:用计算器讲述
采访吉龙化工的是负责上虞整个生产的副总严江民。严总最多三十出头,但是在交谈中我们却一次次领悟到吉龙用人的独到之处。这位思维敏捷的老总在谈到整个外加剂市场发展时,竟是如此的高瞻远瞩,丝毫没有年轻人身上的虚浮。在谈及混凝土外加剂整个市场行情的时候,严总顺手拿起计算器,噼里啪啦地计算起来。整个萘系外加剂的价格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显得透明,所有的厂商都在采取方式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而吉龙化工在外加剂市场激烈竞争中能够采取扩能的果断决定就在于对整个市场有信心,由于有了降低成本的方法。一方面是由于工厂的扩能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扩能了后公司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以及销售市场人员的综合利用都能够使整个销售成本降低。以前很多基于利润的问题而放弃的一些市场,现在由于价格优势也可以介入。2005年的中国外加剂市场,所有的厂商都学会了用“计算器”精确计算生产中的所有成本,学会了精打细算的本领。
五龙:指点江山的挺立
五龙在目前的中国外加剂厂家中是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在目前外加剂市场群雄逐鹿的时候,五龙化工举起了民族的大旗,产能不断扩大,销售节节攀升,技术不断进步,为中国本土的混凝土外加剂企业敲响了威风锣鼓。现在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20立方的反应釜6座,10立方反应釜11座,5立方的反应釜近50座。今年国家发改委特地新批的200亩土地,五龙人准备投资3亿元人民币,将其打造成世界级混凝土外加剂的航母。站在那片200亩的土地上,五龙化工老总宋云昌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将在眼前这片秋色苍茫的土地上耕耘他的外加剂强国之路。而宋总书写宏图的那兴奋的一幕一直留在我的脑海,因为那将是中国外加剂指点江山的希望,那将是中国外加剂展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