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备市场 » 正文

工程机械行业两化融合面临六大突破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1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工业报
核心提示:6月12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以“中国梦智造路”为主题的工程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现场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分别从国家战略、行业技术层面以及市场等角度对工程机械两化融合的现状、突破的关键点、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6月12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以“中国梦智造路”为主题的工程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现场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分别从国家战略、行业技术层面以及市场等角度对工程机械两化融合的现状、突破的关键点、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行业两化融合现状


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体上已完成起步建设阶段,正处于从单项覆盖到集成提升的过渡时期。其中,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行业重点企业以信息化为抓手,实现在研发平台、制造平台、采购平台、市场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突破了一批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高端产品和核心专有技术,系统性推进信息化管理、专项工艺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检测平台建设等核心攻关项目,提升了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但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薄弱和产品种类较多,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在两化融合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近期的调查结果来看,抽样企业生产设备和仓储物流设备的数字化率和联网率均不足30%,处于极低水平。此外,工程机械行业样本企业完全没有进行信息系统灾备的样本企业占比达到了28.57%,表明行业企业在提升核心信息系统宕机故障应对能力,保障关键数据的完整性和关键业务系统的连续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一直实行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的模式,工艺要求高,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益低下。由于缺乏制造实时监控信息平台导致产品制造过程的信息采集无法实现实时化和透明化,给生产管理和控制造成了不少困扰。总体来看,目前,整个行业离全产业链实现纯粹智能化制造还有较大差距。


六大关键环节亟待突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表示,要推动行业两化融合应用效果,必须突破制约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生产与物流装备数字化水平,构建生产制造精益化管控硬件基础。


工程机械行业为离散型制造业,生产制造过程较连续性制造业更为复杂,制造环节信息化建设难度更大。工程机械产品多为单件、小批量生产,常按客户订单设计,一般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制造过程复杂,重复作业比率低,较难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或专用自动化工装设备进行生产,客观上使得提升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水平十分困难。


为此,提高关键生产和仓储物流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促进生产设备的信息连通和制造协同,提升行业整体制造设备信息化水平,推动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过程管理实时化和透明化、物料及质量管理可控化和可追溯化、生产进度及过程监控的可视化和远程化,是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实现生产制造精益化管控的硬件基础。


二、提升企业容灾备份水平,保障核心系统故障应对能力和关键业务连续性。


据了解,随着两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已经完成了包括研发、工艺、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在内的企业核心运营信息系统的建设。该信息系统的建成,在提升企业经营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切实做好核心业务系统中关键数据的备份和系统本身的容灾措施,采用高效、可靠的同城或异地容灾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核心业务系统抵抗各种可能安全因素的容灾能力。


三、强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提高生产制造精益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周贤彪表示,从协会近期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中,关键工序中FMC/FMS覆盖率、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覆盖率和自动化生产线覆盖率分别仅为39.1%、41.451%和36.56%,全部实现车间作业计划和作业指令自动化的抽样企业仅占比4.8%,信息化生产作业计划与车间调度直接控制的层级细化到设备的抽样企业为0%,表明了工程机械行业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调度信息化控制水平还明显不足。


因此,充分应用符合实际需要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是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提升企业生产制造精益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关键。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结合AN鄄DON、条码等技术将人员、设备、物料等制造要素整合到生产管理平台之上,通过企业计划层和车间控制层的双向信息流交互动,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生产数据的有效跟踪、现场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和物流配送的条码化,实现生产制造作业的透明化,改善生产线的运行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满足市场对工程机械产品定制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四、加强产供销集成,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


随着产品全球营销网络的渗透和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供销集成,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水平,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在供应链各业务环节的集成运作方面,现场物流环节的集成运作覆盖率仅为38.1%,在物流、加工配送、财务结算等方面的业务协同覆盖率仅在30%左右,对于供应链物流动态运转层面的集成应用还相对缺乏。


为此,各大企业亟须加快产业链协同应用水平,实现产、供、销供应链更紧密的集成,实现连通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的行业产业链协同平台,促进物料的不间断流动,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显著降低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五、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及决策支持能力,保障现金流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银行信贷政策的紧缩,信用销售开始成为制造商和企业客户青睐的主要模式。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如中联、三一、徐工、玉柴、柳工、山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


信用销售业务虽然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市场销售业绩,但也为企业未来的资金回笼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可预测性。为保证工程机械企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更好成长发展,加强采购欠款、融资租赁、按揭放款、客户应收等在内的信用销售风险控制,实现对财务、销售、采购、生产的经营风险决策支持,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建立实时、高效、统一、全面的风险控制业务分析视图成为了现阶段企业生存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从协会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综合决策、企业预测预警和信誉建设等相关业务的决策支持力度均不超过40%,表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在企业风控业务决策支持能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信用销售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成为后续工程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深化应用的一个发展方向。


六、探索物联网创新应用,提升产品信息化水平。


在管理信息化逐步发展的同时,工程机械行业产品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大步迈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又一发展维度。目前,工程机械产品正逐步从单机智能化/信息化向机群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从协会此次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大中型企业产品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产品远程监控、备品备件和故障维修方面,覆盖率分别为60%、65%和80%,而在产品物流、使用培训、资产保全、二手交易方面仍相对欠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等企业已先后实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工程机械远程维护及监控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工程机械产品的工况、地理位置及环境参数等信息,采用2G/3G等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信息的高效、可靠传输实现了海量实时机械工况信息存储及处理。


目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人机和谐智能制造系统正逐步将工程机械生产、经营和管理带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应该继续加强基于物联网的两化深度融合新模式在工程机械行业产品信息化的创新应用,逐步实现工程机械性能监测、健康评估、故障诊断、智能维护向产品物流、使用培训、再制造、二手交易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机群优化调度等智能云服务的延伸应用,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机械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