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镇八家户村的村民杨小军赶到家门口的水泥厂上班。到门口他又拐了回来,因为这里已因季节因素停产了半个月,而最近他总是习惯性地赶过来上班,因为这个由市工商局住村工作组建立的水泥厂是村里的唯一一个工厂,也是他珍惜的工作。
水泥厂在距离村委会三公里之外的一块空地,占地约100亩,通过高立的机械、现代化生产线及堆满地的地砖、花砖、隔离墩等产品,可看出停产前的火热生产场景。
28岁的杨小军就是2014年水泥厂建成时就到此工作的工人之一。
杨小军平时在首府或周边城市打零工补贴家用,但不稳定。
2014年3月,市工商局住八家户村工作组走访时了解到,不仅当地剩余劳动力都在外打工,而且整个八家户村村财政长期靠上级政府拨款,无任何工业,村集体没有造血功能,想改变村容村貌寸步难行。
八家户村工作组组长、市工商局党组成员杨少波介绍,经过调研后,工作组协调各方资源,最终筹借资金235万元,于2014年6月建成了村办集体企业性质的水泥厂。
水泥厂开工前,工作组挨家挨户告知村民,并希望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水泥厂上班,杨小军就是那时得到通知赶回来的。
因村委会和村民都无任何经验,所以,工作组联系到米东区等地的同类型企业,送村民跟班学习,并邀设备厂家工作人员为村民们培训。
“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稳定、放心、离家近。”杨小军说,这是他很珍惜这份工作的简单原因。
村支部书记海忠义说,用水泥厂挣来的钱,可改善全村的基础建设,也可投资其它项目,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