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就不要担心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不要做过多意识形态的划分。
国际化是必须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一个庞大的企业,市场过分集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不行,我们希望把三一打造成世界品牌,就必须国际化。同时,我们的并购、出海都是牢牢专注于工程机械,没有过度多元化。”
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两会期间,这位来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民企掌门人,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
媒体记者:三一是一个很大的企业,也很有钱,温总理曾多次提到要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垄断行业,您对此怎么看?
向文波:三一的钱多,事也多,目前对于其他领域还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工程机械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不过,三一现在也有个汽车金融公司,叫做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世界上其他大企业的经验来看,将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入金融行业是必然。
我觉得垄断行业放开是个大方向,除了军事等个别行业,其他都应该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让大家来看看是垄断好,还是市场化好。
只要给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就不要担心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不要做过多意识形态的划分。中国发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过分的意识形态划分,二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要更多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竞争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
媒体记者:郭树清主席履新证监会后,在多个场合提到要研究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您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制度性障碍?
向文波: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资本市场,中国经济不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三一也是,上市的时候募集了9亿元资金,对公司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获得了9亿元资金后,三一发展成了全球市值500强的上市公司,还分配了12亿元红利给投资者。上市促进三一成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好的公司,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成长性等多方面来看都是。
我希望国家能够给中小企业上市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当然,资本市场也有它的难处,中国企业太多了,扩容太快了,投资者也不高兴。另外,我觉得企业家本身获取资源的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不能跟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让自己上市,说明企业家的能力不够。
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与企业家的能力和大环境都有关系。环境方面,每一次调控,我都看到国有经济做大,比如,银行赚钱很多,浙江的企业却逃跑了,跳楼了。当然,也可以理解银行的行为,它们肯定是更重视信誉好的国企。要支持小企业又要考虑信贷风险,这是一个矛盾。
媒体记者:三一重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今年初以26.54亿元收购有“大象”之称的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90%股权。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有何建议?
向文波:三一完全有能力消化“大象”,收购“大象”可以实现三一战略化互补。普茨迈斯特用了52年时间在全球建立了国际化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他们的体系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拥有了“大象”,毫无疑问地确立了三一重工在世界混凝土行业的地位。
企业国际并购最大的挑战是文化上的融合,解决的问题就是本土化。我们会尽量少派甚至不派去我们的管理团队,普茨迈斯特仍会由德国的管理团队来经营。
国际化是必须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一个庞大的企业,市场过分集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不行,一旦局部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对业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我们希望把三一打造成世界品牌,就必须国际化。
同时,我们的并购、出海都是牢牢专注于工程机械,没有过度多元化。我们投资节奏的把握、投资时点的把握也是都有讲究的,这控制了海外投资的风险。
我希望大家先把中国的事情做好,再去国际化,血脉相连的中国人,沟通没问题的市场都做不好,就不要做国际化了。
媒体记者:业界有观点认为国家投资放缓,行业冬天来临,三一能继续保持高成长吗?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几年的成长性如何?
向文波:好日子大家都过习惯了,现在稍微有一点变化大家就很敏感。工程机械的增速肯定会下滑的,2008年国家4万亿元投资给工程机械带来了超常规的发展,但是这种超常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今年的发展增速有所下滑是回归理性,对投资者、消费者都有好处。行业太好的时候,一些做得不好的产品也能卖好价钱,对消费者不是好事,对行业也不是好事。
工程机械服务的差异化很大,决定成败的不是产能而是质量和技术问题。与钢铁行业不同,在同质化竞争中盲目扩张就是灾难。世界80%的混凝土机械市场在中国,挖掘机的数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中国的市场仍然是很好,对今年的行业发展我很乐观。三一不担心任何产能对我们的冲击,我们靠的是产品和服务,不过分看重产能。
媒体记者:三一前期港股上市搁浅后,公司高管层对媒体表示,暂缓上市是因为当时不是合适的时机,要等待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上市。最近二级市场有所回暖,港股上市有何打算?
向文波:我们仍然在继续等待一个合适的价格。我们发行的准备工作已经是非常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