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早期损坏引起的病害,使水泥混凝土道路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下面笔者对路面病害的产生及防治与养护维修的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
1.接缝的破坏。具体表现为:
(1)挤碎。出现于横向接缝(主要是胀缝)两侧数十厘米宽度内。由于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位置不正确,或滑动端的滑动功能失效,或施工时胀缝内局部有混凝土搭连,胀缝内落入坚硬的杂屑等原因,阻碍板的伸长,使混凝土在膨胀时受到较高的挤压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时,板即发生剪切挤碎。
(2)拱起。混凝土面板在受热膨胀面受阻时,某一接缝两侧的板突然向上拱起,严重时混凝土发生碎裂。由于板收缩时缝隙张开,填缝料失效,坚硬碎屑等不可压缩的材料塞满缝隙,使板在膨胀时产生较大的热压应力,从而出现纵向压曲失稳。
(3)错台。横向接缝两侧路面板出现的竖向位移,两边的路面存在台阶,车辆通过时发生跳车。当胀缝下部嵌缝板与上部缝隙未能对齐,或胀缝两侧混凝土壁面不垂直,使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会上下错开而形成错台。地面水通过接缝渗入基础使其软化,或者接缝传荷能力不足,或传力效果降低,交通量或基础承载力在横向各幅板上分布不均匀,各幅板沉陷不一致时,也会产生错台现象。
(4)唧泥。汽车行经接缝时,由缝内喷溅出稀泥浆的现象,唧泥的出现使面板边缘部分失去支承,因而往往在离接缝1.5-1.8cm以内导致横向裂缝。在轮载的频繁作用下,基层由于塑性变形累积而同面层板脱空,地面水沿接缝下渗而积聚在脱空的空隙内,在轮载作用下积水变成有压水而同基层内浸湿的细料混搅成泥浆,并沿接缝缝隙喷溅出来。
2.混凝土板本身的破坏。混凝土板的破坏主要是断裂和裂缝,断裂裂缝破坏了板的结构整体性,可视为混凝土面层结构的临界状态。路面裂缝有龟裂、线性裂缝、破碎裂缝三种。
病害产生原因主要是:(1)面板由于所受内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2)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养生不及时,导致水分散发体积急剧的收缩。(3)施工时混凝土混合料或基层材料拌合不充分,以致基层强度或路面强度减弱。(4)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或切缝深度过浅。(5)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6)施工时采用不同批次生产的水泥,特别是不同标号的水泥。(7)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与强度不足等等。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预防
1.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在设计板厚度与基层结构时,为使路面能够经受车轮荷载的多次重复作用,抵抗温度翘曲应力,并对地基变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混凝土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厚度,结构层科学合理。
2.优化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于路面混凝土配合设计必需严格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来确定掺配比例,严格注意原材料的选择和外加剂的使用。
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预控意识和技术素质,同时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先进性和适用性。其次,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集浆比及砂率,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含泥量。同时,加强振捣和养生,并注意及时切缝。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养护与维修
1.挤碎的处理。当接缝产生挤碎面积不大时,只有1~3cm的啃边,可清除接缝中的杂物,然后用沥青混凝土补平。如果挤碎比较严重,要根据最大挤碎尺寸,要用切割机械开槽,开出正规和直壁的槽形,槽深应根据挤碎的情况而定,然后清洗槽内杂物并凉干,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夯实补平。
2.拱起的处理。拆除因拱起而破坏的混凝土板,重新修建基层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了能尽快地开放交通,在浇注混凝土时掺早强剂。另外,在施工中,应去掉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石粉和砂找平层,加大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擦力,可大大减少拱起。
3.错台的处理。当接缝部分或裂缝部分产生轻微错台时,把路面清扫干净,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顺接就可以。错台较严重时,可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顺接。
4.唧泥和板底脱空的处理。板底压浆是一种有效方法,填实垫层,恢复路面面层、基层、土基结构的完整性,可减少唧泥以及错台和板断裂现象的发生。
5.裂缝的修补。对较小裂缝,应及时将缝隙内的尘土清除干净,再灌填沥青砂或沥青玛蹄脂封缝,或用环氧树脂胶结。对于严重的裂缝,宜先将松动部分凿掉并清除干净后,在干燥情况下,用液体沥青涂刷缝隙壁,再填入沥青砂捣实、烫平,并以细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