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结束的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项目中,深圳大学教授邢锋主导并作为第一完成人、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发与协同调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二等奖。这是继今年5月相关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后,邢锋团队再次为深圳赢得荣誉。
混凝土作为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担负着节能减排的重任。邢锋团队大量利用矿渣、钢渣等工业废渣研发出高性能混凝土,显著减少了水泥用量及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走出了绿色、低碳、环保之路。如今,此类高性能混凝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20多项工程项目。
国内首创技术获发明专利10项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项目历时10余年,受到多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持续资助。”在位于深大的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试验室内,邢锋教授表示。
邢锋告诉记者,粉煤灰、矿渣、钢渣等均是现代混凝土的掺合料来源,但其活性低常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不足。
为了有效激发掺合料活性问题,邢锋团队研发了基于活性激发调控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达到提高矿物掺合料用量,混凝土管桩整体性能优良,形成了节能环保的高性能混凝土管桩的规模化生产。
此外,这种高性能混凝土还在防腐蚀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缺乏硫酸盐与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腐蚀性能测试技术的情况下,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了应力腐蚀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长期性能测试技术,且使用简便有效。
因为高性能混凝土为国内首创,其中多项技术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