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多家央企划定僵尸企业清退期限 涉大面积企业重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25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经济参考报
核心提示:“主动减量,就是要清理退出一批,推动中央企业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和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退出,加快处置不良资产,降耗止损,减少出血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央企要铁腕治理,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出清。

“主动减量,就是要清理退出一批,推动中央企业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和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退出,加快处置不良资产,降耗止损,减少出血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央企要铁腕治理,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出清。


记者还从国资委获悉,国资委决定中央企业要用两年时间压减10%左右的过剩产能,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


肖亚庆向记者勾勒出下一步央企改革重点。他表示,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即要重组整合一批,加快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提升中央企业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推动中央企业实施专业化重组,整合同质化业务,减少“大而全”“小而全”,做好增量,巩固和发展一批,保证国有资本投入,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央企下一步改革还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战略性领域,打造新公司、新产业、新业态。


这意味着围绕央企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提速。记者获悉,作为国企改革重点,国资委已经对下一步化解央企过剩产能进行了部署。


将在涉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进行试点,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多家央企也纷纷设定时间表。中国华能集团表示,2018年年底前,退出煤炭产能914万吨/年,处置僵尸企业16户、特困企业4户,“十三五”期间关停退役647万千瓦煤电机组。保利集团发布计划,坚决执行国家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关停无效矿井,尽快实现战略退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39家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退出,确保亏损额减少50%以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将从源头坚决控制、减少无效和低效投资,从电源侧“去产能”,重点坚决落实煤电“取消一批、缓建一批、缓核一批”政策,推动能源主管部门将南方五省区“十三五”火电装机新增规模控制在4285万千瓦以下,从2020年,全网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武钢集团拟在已经淘汰完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主动退出炼铁产能319万吨、炼钢产能442万吨。


“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一位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传统重工业行业,企业扭亏增盈、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繁重,一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位央企负责人对记者说,以钢铁行业为例,尽管近十年来国家对钢铁业产能过剩频频调控,但是收效甚微。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集中审批、管控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目前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涉及的多为国企,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财政支柱企业,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经济稳定等。同时,现在过剩的产能不仅仅是落后产能,还包括结构性无序发展产生的大量先进产能,这些都是目前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业又是重中之重。”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供给侧发力,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无疑是步入深水区后的国企改革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也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的应有之义和必由路径。


在不少专家看来,未来判断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在于是否实现了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过高杠杆的明显抑制、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以及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味做大规模,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是贯穿国企改革的主线和灵魂。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钢铁、煤炭企业去产能的过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完成产能出清,预计年内钢铁、煤炭类国企改革进程将明显提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