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杭版“鸟巢”长出科技“骨骼” 余杭国际体育中心主体混凝土结构完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浙江日报
核心提示:11月7日,记者沿着杭州未来科技城文二西路直行,看到道路南侧的杭州余杭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的巨大弧形骨架巍然矗立。就在11月1日,随着最后一跨混凝土骨架顺利完成浇筑,该工程主体混凝土结构宣告完工,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

余杭国际体育中心


在杭州城市发展的全新坐标轴上,杭州版“鸟巢”正破土而出。11月7日,记者沿着杭州未来科技城文二西路直行,看到道路南侧的杭州余杭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的巨大弧形骨架巍然矗立。就在11月1日,随着最后一跨混凝土骨架顺利完成浇筑,该工程主体混凝土结构宣告完工,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


余杭国际体育中心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也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3.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一场两馆”,包括一座可容纳6万人的专业足球场、一座1.8万座的综合性体育馆、游泳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记者站在足球场主体结构边抬头仰望,环向钢桁架如巨龙盘绕,蔚为壮观。“为了支撑大跨度结构的设计,这座专业足球场的钢结构总用钢量高达4.2万吨。”项目建设方、余杭区城投集团工作人员董克胜说。


如此巨大的用钢量带来了两个难题:一是体量大,施工难度高;二是精准度要求高,每一块钢结构的拼接都必须达到毫米级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创造性地用了许多智能建造的硬核技术,比如BIM建模、三维机器人扫描与放样、3D打印等。”董克胜以BIM建模技术举例,它可以将建筑物的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动态、可交互的模型中,不仅包含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位置等基本信息,还涵盖材料、成本、施工进度等详细信息,能显著提升施工的精准度和效率。


为确保钢结构施工安全与使用安全,项目建设方还联合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开展钢结构健康监测,为整个工程植入“神经末梢”。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研发人员选取1607个关键点位布置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应力应变、索力、振动、风压、温度等信息,这些传感器就像“感觉神经元”,每天自动进行2到20次监测,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能被及时捕捉到和进行处理。


杭州版“鸟巢”不仅科技含量高,外观设计也独具特色。走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开发建设工作指挥部,一张余杭国际体育中心的建成效果图引人注目:专业足球场汲取良渚玉璧的温润光泽和径山茶田的层叠韵律,形态优美流畅,极具视觉冲击力。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集赛事、演艺、全民健身与都市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体育需求。余杭区城投集团项目负责人周国强告诉记者,该项目计划在2026年春节前基本完成钢结构屋盖的施工,预计在2027年整体完工并投入使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