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印度尼西亚工业部称,中国最大的水泥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计划投资23.5亿美金,在印度尼西亚新建4 个水泥厂。分别位于南加利曼丹岛,东加利曼丹岛,西加利曼丹岛和西巴布亚岛。同时,公司网站报道,6 月30 日,印尼工业部、安徽省国资委、海螺集团公司、香港昌兴集团签署了s 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约定:条件成熟时,海螺集团拟在东加里曼丹省大巴隆县建设一条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余热发电和粉磨站;同时在其他适合建水泥厂的地方。
评论:
1、战略意义:扩张并未失去动力,续写成长故事将带来估值提升
我们曾在中期策略报告中提过,海螺水泥一季度末30 亿元的货币资金+90 亿元的公司债,大量的现金会势必带来新的项目扩张。在国内新建水泥生产线受限的情况下,面向发展潜力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从新闻来看,23.5亿美元确是一个大手笔,考虑到国外的吨投资成本要高于国内,假设按800 元/吨来计算,产能应在2000 万吨左右。如果陆续落实将对当地市场形成重要影响。
我们判断,从备忘录到实施还需要一个时间,并且应该是分期投资。但是战略意义重大,海螺终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有影响力的水泥企业!续写新的成长故事将带来海螺估值的提升。而从合作方式上来看,我们判断与当地较为熟悉的昌兴参与其中,与昌兴相关的巢东水泥也有想象空间。
水泥股近期持续上涨,已经要基本完成我们说的创新高的这一步,我们仍维持在6 月月报中的观点:本轮上涨大多数会达到15 倍左右的水平,甚至突破。上涨后海螺、巢东的估值仍在12-13 倍左右,我们目前持续推荐。15 倍以上的空间有多大要关注需求端超预期的情况。
2、印尼水泥工业:人均水平低,盈利能力高,未来发展前景好
印尼是曾经的“亚洲四小虎”,有2.3 亿人口,世界第四大。农业和油气产业系传统支柱产业,亚太地区重要的产煤国和世界煤炭出口国。较低的资源价格和富余的人工条件、自由的港口贸易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禀赋。
2010 年水泥消费4077 万吨,人均174 公斤,处在亚洲国家较低水平。这可能源于当地基建的落后。爪哇的消费2192 万吨,占比56%最大,其次是苏门答腊、加里曼丹。但爪哇的占比出现持续下降,加里(利)曼丹和东部地区出现持续上升,这应与爪哇外的资源开发提升相关。亚洲金融危机后,水泥工业产能基本停止了扩张,带来水泥行业利润的持续增长。
主要企业包括Indocement Tunggal、Semen Gresik Group、Holcim Indonesia等六家企业,产能占比36%、39%、16%。集中度较高。从这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看,平均销售价格为90 美元/吨,平均毛利率45%,平均净利率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