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建设成就显现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得到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镇规划建设包括村庄、集镇、建制镇规划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村镇建设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建设部党组多次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村镇建设工作。各级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关注农业、关注与其密切关联的村镇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村镇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服务的小城镇发展基本思路已经形成。
据介绍,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小城镇42620个,其中建制镇20226,集镇22394个。县城以外的小城镇镇区的总人口约1.91亿,住户为5384多万户。全国累计有90%的乡镇完成了乡镇域规划,81%的小城镇和62%的村庄编制了建设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为代表的小城镇群,以及一批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影响力的明星小城镇迅速崛起,对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会议上提供的材料显示,我国村镇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村镇住宅建设稳定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每年村镇住宅竣工面积都保持在6亿平方米以上,到去年底,全国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8平方米。村镇住宅建设已经从单纯追求数量增加,逐步转变到注重质量和提高功能上来,新建住宅中楼房所占比重逐年增长,去年已达67%,4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2.村镇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占村镇建设总投资的比例逐年上升,四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道路铺装率提高到了92.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全部建制镇、99%的集镇和88%的村庄通了电,部分村镇还用起了燃气。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增长,4年累计竣工面积4.9亿平方米,为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公共设施建设发展迅速,4年累计竣工面积3.7亿平方米,一大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相继建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3.村镇人居环境受到重视,村容镇貌明显改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镇人居环境意识逐步增强,村镇中各种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村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4.村镇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调控和指导作用逐步增强。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有90%的乡镇完成了乡镇域规划,81%的小城镇和62%的村庄编制了建设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村镇规划设计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国已建立起各级村镇建设企事业机构1万多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7万多人;各地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城市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人员从事村镇规划设计。各地加强了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规划对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不断增强。
村镇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表现在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还没有落到实处,村镇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不配套,扶持资金分散,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不够,没能形成推动小城镇科学发展的合力。三是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各类村镇的职能和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存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小而全现象。四是规划管理存在薄弱地带和薄弱环节。五是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作进展较慢。
会议认为,村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大局,落实国家最近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在村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