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和混凝土用作建筑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长期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水泥混凝土是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是一个不宜分割的工业体系,应该归属于同一专业、同一行业。
然而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水泥企业归属于建材行业,但水泥只是建筑系统中的原材料——初级产品;混凝土企业则分别归属于建材或建筑行业,混凝土仍是中间产品;硬化后的混凝土制品、构件及其构筑物才是最终产品。前者归属于建材行业,后者则归属于土木建筑行业。实践表明,现今这种将水泥与混凝土分割成隔行如隔山的两大块,弊端多多,不能适应我国水泥混凝土建筑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必须改革。
回顾人类在研究方法上,对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一是哲学思维原则,二是科学实践原则。在哲学思维原则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科学的进步,逐步形成发展了三种哲学思维方式。第一种是与古代自然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即朴素的“混同论”;第二种是与近代分支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即传统的“分解还原论”;第三种是与现代系统科学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即科学的“整体系统论”,亦称大科学思维。美国学者普莱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小科学与大科学》中,首先用“大科学”来概括现代科技发展的总趋势,其主要特点为:大科学是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的科学,是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大科学是技术一体化的科学,是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相结合的产物;大科学是系统化、整体化的科学,是科学整体化和技术群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大科学的系统观念就是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当今科技时代,在不同的社会系统环境中,处于各种层次结构的、不断进化演变萌芽的新兴科技、行业及其工业体系。而这些新兴行业在形成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才得以完成。
水泥和混凝土从“混同”到“分解”的发展进程,印证了人们在方法论领域内哲学思维方式的演变。我们现在必须用大科学的“系统论”哲学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水泥与混凝土长期被“分解论”思维所束缚的局面,整合重组水泥混凝土大一统行业是现代系统科学时代的大势所趋。
基于100多年来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反省水泥和混凝土被分割为两个行业的诸多弊病。1997年美国混凝土和水泥业界共同成立了全国性的混凝土行业战略研究委员会,由混凝土及水泥行业中知名的高层管理人员所组成,旨在联合解决水泥混凝土行业中的技术开发、技术转换速度、行业机制与工业系统、高等(和技术)教育体制、就业与行业福利以及树立“绿色”行业形象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问题,承担起美国水泥混凝土行业战略发言人的重任。2000年5月,该委员会在得州休斯顿举行了第七届全国大会。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会上通过了一项美国混凝土行业未来30年构想的动议。同年9月在芝加哥又召开了全国水泥、混凝土及相关行业高层管理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战略研讨会。会上详细探讨了美国水泥混凝土行业1970年以来、过去30年的经验教训和当前的现状。最后制定了2030年、未来30年美国水泥混凝土作为一个完整系统行业的规划性展望、预期目标与具体措施。这是美国水泥混凝土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决策。
到2030年,美国混凝土行业将使水泥、水泥替代品、集料、惰性掺和料、外加剂、混凝土及其相关行业整合重组为一个完整系统的工业体系,成为一个更具凝聚力的新型行业,充分体现其完整统一,战略目标清晰,科技覆盖全面,密切联系大众和政府,与其他行业广泛合作,可以用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与全社会交流、对话和商讨的行业。彻底改变当前这种五花八门、零星分散的类似于“作坊式”的局面。
该委员会2030年规划的总目标是:1.在节约资源、能源、循环使用废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水泥混凝土行业成为模范(“绿色”)行业;2.在生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性能等方面,水泥混凝土成为首选的环境友好型大宗建筑材料;3.在混凝土及其所有原材料的整个制备使用过程中,包括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保养、维修、拆除、废弃、再生、循环利用等等,都要大幅度提高其作业效率及可再生利用程度,确保混凝土及其制品的长期安全性,并完全满足各种卫生标准;4.在混凝土性能方面,主要是提高其功能性、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提升其在设计施工领域中的可操作性与便捷性;5.水泥混凝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性行业将被社会公认,而且成为一个为社会不断提供富有挑战性、广泛采用先进信息技术、高工酬、安全稳定的就业岗位的新型行业,是一个吸引和培训各种层次、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源。
该计划还列举了42项具体目标,虽然其中大部分是概念性的界定和任务性的阐述,却给我们一个全方位的启迪。兹将其中一些量化的目标简述之,其启示性可能更大、更具体。即2030年,1.美国混凝土的强度将比现在的相应提高10倍;2.混凝土及其制品的性能问题将比现在的减少25%;3.每单位混凝土最终产品的能耗平均将比现在的下降一半;4.新技术转换成生产力,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时间将从现在的约10~15年缩短到2~3年;5.新技术和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比现在加快3倍。
同样,在德国也有类似的动向。2001年,德国水泥工厂联合会和德国水泥工业研究院共同出版了一份题为《混凝土》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采用水泥混凝土大一统的思维方式——系统论的观念,对水泥混凝土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与一系列的科学实验;阐明了水泥混凝土是一种成本低、使用广、性能良好、健康无害的环境友好型大宗建筑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在未来的100年内仍将居于各种建材的主流地位。另外,对水泥混凝土行业的机制改革创新、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建立水泥混凝土大一统行业也提出了动议及相应的时间表。第一步,2020年以前完全融合水泥与混凝土两个分割的行业,在产业系统、企业机制等各方面建成大一统的混凝土行业。第二步,2030年以前,探索混凝土行业与建筑行业之间的产业链关系,在更广泛的系统范围内寻求优化方案。
实际上,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这种发展趋势。例如日本、欧盟诸国,都有建立混凝土大一统行业的研究与构想。然而这些发达国家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正如美国和德国一些水泥混凝土界高层人士所坦言的那样,关键在于近若干年来各国经济发展滞缓,建筑业低迷不振,缺乏大规模雷厉风行进行产业系统和企业机制改革的动力和魄力。此乃大环境所使然也。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规划,相信经济发展的机遇迟早总会到来,事先做好准备,以利抓住先机。的确,最近的世界经济形势似乎开始显露出转机。
然而我国的情况正好与发达国家相反。在这一点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机遇。经济的持续健康高增长的发展,强劲地拉动了水泥、混凝土、建筑业的大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有关行业系统和企业机制改革创新的财力、物力和精神动力,以及大量实践的机会。理论上讲,我国的进程应该可以超越欧美2030年的规划。我们务必牢牢抓住这个机遇。
我国要早日建立水泥、混凝土、建筑大一统行业。目前可能有三个层面的工作需要考虑安排。
第一是政府方面的引导,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水泥混凝土企业必须按“四零一负”(注)的方向组织生产。此外,首先是对高等和中专教育有关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分配进行大改革,不能再把水泥与混凝土分割成两个隔行如隔山的单独专业,必需将两者融合成一体。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先天不足的“偏材”。今后在工作中势必难以避免或克服其“后遗症”。
第二是有关的行业学会和协会方面的综合协调与促进,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草案)。例如修改水泥名称及其标准;限制往水泥中掺加太多混合材;按水泥和熟料分别统计水泥企业的产销量;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准许大量掺加水泥替代品——细磨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等,适当采用各种惰性填充料及各种改性外加剂,等等。
第三是有关企业的机制创新,推进水泥企业与混凝土企业的相互拓展与整合,创立新型的混凝土集团。这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源于经济效益的驱动,强化企业机制创新和投资决策优选,加上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才能奏效。没有强大的企业行为,建立水泥混凝土大一统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完全取决于大型企业集团的分析、研究、判断、魄力与决策。当前我国有许多企业十分热衷于投资新建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新建现代化的大型混凝土工厂,并购提升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先出手整合混凝土市场,或许不失为另一个有益的投资方向,其发展空间也比水泥厂大一些,捷足者可能先得矣。
现今,居世界10强的水泥集团都同时经营商品混凝土和集料,而且他们这方面的业务均在不断扩展之中。这对于我国大型水泥集团或许有些参考价值。
以上所述,的确是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比较粗糙疏漏,甚至可能谬误。笔者感觉现在正值我国启动水泥混凝土行业大一统工程的适宜时机,机不可失,谨此抛砖引玉,希望赢得有关部门和业界同仁的关注与灼见,集思广益,促进我国早日作出这一重大决策并付诸实施。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现有产业资源配置、企业机制创新、企业并购或联盟、水泥企业与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调整、技术标准和规范、质量保证、市场监管、公平竞争、税收调整、利益协调,等等。一系列经济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需要经历10余年的自组织过程,承受一番利益再分配的阵痛,整个系统才得以完成。当前,首先要筹建一个全国性的促进指导机构,制定长远规划和确定阶段性目标,分地域逐步实施,争取20~30年内基本完成水泥混凝土建筑行业的大一统工程。
注:“四零一负”,指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对矿物燃料的零消耗,对电力的零消耗,对废料废水的零排放,以及对社会上各种废渣、废油、废料、垃圾的清洁处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