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0条 在计算斜截面的抗剪强度时,其计算位置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支座边缘处的截面(图6a、b截面1-1);
二、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图6a截面2-2、3-3);
三、受拉区箍筋数量与间距改变处的截面(图6b截面4-4);
四、肋宽改变处的截面。
注:①对受拉边倾斜的受弯构件,尚应包括梁高度开始变化处、集中荷载作用处和其他不利的截面。
②箍筋的间距以及弯起钢筋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到后一排的弯终点间的距离,应符合第7-4-4条和第7-4-6条的要求。

图6 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计算位置图
1-1--支座边缘处的斜截面;
2-2、3-3--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的斜截面;
4-4--箍筋数量与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
第5.1.11条 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当仅配有箍筋时,其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
Qkh--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和箍筋的抗剪强度;
akh--抗剪强度影响系米,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Ak--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积,Ak=nak,此时,箍筋的间距应符合第7-4-6条的要求;
n--在同一个截面内箍筋的肢数;
ak--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箍筋的间距;
Rg--箍筋的抗拉设计强度,按表4、表5采用。
注: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包括集中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值占该截面总剪力值80%以上的情况),当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之间的距离a≥1.7h0时,则公式(5-1-11-2)改为:

此处,m=M/QH0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剪力Q和弯矩M取计算截面的数值;当m>4时取等于4。此时,计算截面取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截面,且在计算截面至支座之间箍筋应均匀配置。
第5.1.12条 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在配置弯起钢筋处的剪力,按第5-1-13条的规定采用;
Aw--配置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此时,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和间距应符合第7-4-4条的要求;
a--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
第5.1.13条 计算弯起钢筋时,剪力Q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图6a):
一、当计算第一排(对支座而言)弯起钢筋时取用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
二、当计算以后的第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前一排(对支座而言)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剪力值。
第5.1.14条 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如能符合下列要求时:

则不需进行斜截面的抗剪强度计算,而仅需根据第7-4-5条、第7-4-6条和第7-4-8条的规定,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注: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包括集中荷载在计算载面产生的剪力值占该截面总剪力值80%以上的情况),当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之间的距离a≥1.7h0时,则验算构造配筋的条件应改用:

第5.1.15条 受拉边倾斜的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斜截面抗剪强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7):

图7 受拉边倾斜的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图

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3-2-2条表8、表9采用;
Q--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
M--斜截面上受压区末端的弯矩;
Qkh--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和箍筋的抗剪强度,按第5-1-11条公式(5-1-11-2)计算,其中h0取斜截面受拉区始端的垂直截面有效高度;
Qg--倾斜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其计算值不应大于RgAgsinβ;
zk--同一截面内箍筋的合力至斜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
zw--同一弯起平面弯起钢筋的合力至斜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
z--斜截面受拉区始端处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的水平分力至斜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可近似取z=0.9h0;
β--斜截面受拉区端处纵向受拉钢筋倾角;
c--斜截面的水平投影长度,可近似取c=h0。
注:在梁高度开始变化处,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应按等高度梁的有关公式和变高度梁的公式分别计算,取其中不利者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
第5.1.16条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8):
此时,斜截面的水平投影长度c可按下列条件确定:

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3-2-2条表8、表9采用;
Q--斜截面受压区末端的剪力;
Z--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至受压区合力点之间的距离,可近似取0.9h0。

图8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弯强度计算图
第
5.1.17条 一般受弯构件如符合第7.1.10条、第7.1.11条、第7.1.12条、第7.1.13条、第7.4.2条、第7.4.4条和第7.4.6条的要求时,可不必计算斜截面的抗弯强度。
(Ⅳ)偏心受压构件
第
5.1.18条 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任意截面(环形和圆形截面除外)的偏心受压构件,其正截面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大偏心受压构件(Sh≤0.8S0):

此时,中和轴的位置按下列公式确定:

如在计算中考虑受压钢筋,则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zh>h0-a'g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如按公式(5-1-18-5)求得的构件强度比不考虑受压钢筋更小时,则计算中不应考虑受压钢筋。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3-2-2条表8、表9采用;
S0--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
Sh--混凝土受压区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
Shn--混凝土受压区截面面积对纵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
Sg--受压钢筋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
e、e'--纵向力作用点至受拉及受压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zh--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混凝土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二、小偏心受压构件(Sh>0.8S0):

如纵向力作用于钢筋Ag合力点及A'g合力点之间,则尚应符合下列附加条件:

式中 S0--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对较小奕力边钢筋Ag合力点的面积矩;
S'0--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对受压钢筋A'g合力点的面积矩;
S'g--钢筋面积Ag对钢筋A'g合力点的面积矩。
注:①当纵向力N位于钢筋Ag合力点及A'g合力点之间时,公式(5-1-18-3)中的左边第二项采用正号;当纵向力N位于该两点界限以外时,则采用负号。
②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大偏心受压构件,在确定S0时,不考虑位于受拉区的翼缘。
③T形截面的小偏心受压构件,当翼缘位于较小受压(或受拉)边缘时,计算中采用该翼缘最大宽度可根据下列条件确定:S0≤0.55bh20。
④当L0/rw>28时,应按第5-1-21条的规定η值。
第
5.1.19条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9):
一、大偏心受压构件(χ≤0.55h0):

此时,中和轴的位置按下列公式确定:


图9 矩形截面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强度计算图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
如计算中考虑受压钢筋时,则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如不符合公式(5-1-19-4)时,则按公式(5-1-18-5)及相应的规定计算。
二、小偏心受压构件(χ>0.55h0):

此时,如纵向力作用于钢筋Ag合力点及A'g合力点之间时,则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式中h'0--受压钢筋A'g合力点至靠近钢筋Ag的截面边缘之间的距离;
ag--钢筋Ag合力点至其靠近的截面边缘之间的距离。
注:①当纵向力N位于钢筋Ag合力点及A'g合力点之间时,公式(5-1-19-3)中左边第二项采用正号;当纵向力位于该两点界限以外时,则采用负号。
②当L0/h>4时,应按第5-1-21条的规定考虑η值。
第
5.1.20条 T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当翼缘位于截面较大受压边缘时,其正截面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图10):
一、大偏心受压构件(χ≤0.55h0):
1.如中和轴在翼缘中,则按照宽度为b'i的矩形截面计算;
2.如中和轴与肋部相交,则应考虑肋部的受压作用,按下列公式计算:


此时,中和轴的位置按下列公式确定:


图10 T形截面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强度计算图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
二、小偏心受压构件(χ>0.55h0):

此时,如纵向力作用于钢筋Ag合力点及A'g合力点之间时,则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注:①当纵向力位于钢筋Ag合力点及A'g合力点之间时,公式(5-1-20-3)中左边第二项采用正号;当纵向力位于该两点界限以外时,则采用负号。
②翼缘计算宽度b'i应遵守第5-1-8条的规定。
③当L0/h>28v时,应按第5-1-21条的规定考虑η值,系数v按第5-1-21条表5-1-21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