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
N--纵向力;
φ--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按表13采用;
Ra--轻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A--构件截面面积;
R'g--纵向钢筋的抗压设计强度;
A'g--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当纵向钢筋配筋百分率大于3%时,式中A应改用Ah,Ah=A-A'g。
图3 配置箍筋的钢筋轻骨料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图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φ 表13
注:表中L0--构件计算长度;
b--矩形截面的短边尺寸;
d--圆形截面的直径;
r--截面最小回转半径。
(Ⅱ)轴心受拉构件
第
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
N--纵向力;
Rg--纵向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Ag--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Ⅲ)受弯构件
第
此时,中和轴的位置按下列公式确定:
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
M--弯矩;
Rw--轻骨料混凝土弯曲抗压设计强度;
Ag--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A'g--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
A'h--混凝土受压的截面面积;
Sh--混凝土受压区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
Sg--受压钢筋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
h0--截面的有效高度;
a'g--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zh--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式混凝土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注:①当纵向钢筋采用冷拔低碳钢丝时,则公式(
②在构件中如无受压钢筋或不考虑受压钢筋时,不需要符合公式(
第
第
式中 S0--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
此外,在计算中考虑受压钢筋时,必须符合公式(
如按上式求得的正截面强度比不考虑受压钢筋还小时,则应按不考虑受压钢筋计算。
第
图4 矩形截面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图
此时,中和轴的位置按下列公式确定:
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应符合χ≤0.5h0和下列要求:
式中χ--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
b--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形截面的肋宽。
第
一、当符合下列条件时:
则按宽度为b'i的矩形截面计算(图
图5 T形截面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中轴位置图a)中和轴位于翼缘内;b)中和轴位于肋部
二、当符合下列条件时:
则应考虑截面肋部受压混凝土的工作(图5b),其正截面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此时,中和轴的位置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 h'i--T形截面受压区翼缘高度;
b'i--T形截面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按第
按上述公式计算T形截面受弯构件时,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应符合第
第
T形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b'i 表14
注:①表中b--梁(肋)的宽度。
②如肋形梁在梁跨内设有间距小于纵肋间距的横肋时,则可不遵守表中项次3的规定。
③对有加腑的T形和倒L形截面,当加腑的高度hy≥h'i且加腑的宽度by≤3hy时,则其翼缘计算宽度可按表中项次3的规定分别增加2by(T形截面)和by(倒L形截面)。
④独立梁受压区的翼缘板面在荷载作用下,如不能满足抗裂要求而产生沿纵肋方向的裂缝,则计算宽度取用肋宽b。
第
薄腹梁等斜裂缝开展较大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 K--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按第
Q--剪力;
b--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工字形截面的肋宽;
ωq--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
对于吵轻混凝土ωq=0.83;对于煤矸石全轻混凝土ωq=0.75。
注:受拉边倾斜的构件,当有实践经验时,上述截面尺寸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
一、支座边缘处的截面(图
二、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图
三、受拉区箍筋数量与间距改变处的截面(图6b截面4-4);
四、肋宽改变处的截面。
注:①对受拉边倾斜的受弯构件,尚应包括梁高度开始变化处、集中荷载作用处和其他不利的截面。
②箍筋的间距以及弯起钢筋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到后一排的弯终点间的距离,应符合第
图6 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计算位置图
1-1--支座边缘处的斜截面;
2-2、3-3--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的斜截面;
4-4--箍筋数量与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